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1月,科幻小说《三体》英译本The Three-Body Problem在美国出版发行,译者为美籍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三体》英译本一经发行便在美国科幻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获得第73界“雨果奖”、提名科幻奇幻作家协会2014年“星云奖”。《三体》英译本能够脱颖而出获奖,并吸引广大读者,说明该作品本身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同时译者刘宇昆也功不可没。1993年,阿皮亚首次提出厚翻译理论,其核心为采用注释和注解将源语言文本放置到更加丰富的文化和语言环境中进行翻译,目的在于为读者提供背景知识信息,便于读者的理解和鉴赏。2010年,张佩瑶在《中国翻译话语英译选集(上册):从最早期到佛典翻译》中充分地采用了厚翻译策略,最大限度地再现源语文化,呈现中国传统译论的丰富内涵,同时也证明了厚翻译理论运用于翻译实践的价值。《三体》刘宇昆英译本中的厚翻译现象具体体现形式有三种:增补和脚注、后记。在增补中,通过信息补充,将原文里的潜在有用信息补充完整,为读者解释说明科技、文化知识。在脚注中,通过解释文化大革命专有名词、历史知识背景知识和中国特色文化名词,补充了本文的文化背景,并通过解释科技词汇使读者便于理解故事。在后记中,译者谈及中英两种语言在结构和文化方面的差异给翻译造成了困难,并总结了小说的翻译策略、翻译风格和翻译标准。同时原著作者刘慈欣也为译本写了英文后记,详细介绍了《三体》的创作背景以及创作由来。这些都有助于译文读者在中西语言文化差异中更好地理解小说情节。本文除了引言和结论部分总共包括四章。第一章总结和归纳本文的理论基础即厚翻译理论,包括厚翻译的简介、主要形式及产生原因。第二章分析刘宇昆英译本中的增补,包括信息性增补和解释性增补。第三章分析刘宇昆英译本中的脚注,包括文化知识和科技知识。第四章分析刘宇昆英译本中的后记,包括作者后记和译者后记。同时,总结了《三体》英译本中厚翻译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独特的文化大革命背景所带来的中国文化方面的理解困难以及硬科幻小说体裁本身含有的大量科技术语所造成的理解障碍。本文旨在研究《三体》刘宇昆英译本中的厚翻译策略是如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科幻小说,进一步证明厚翻译理论运用于科幻小说翻译实践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