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疱疹病毒中,UL15、UL28和UL33基因编码的末端酶直接介导病毒DNA剪切和包装。研究显示,末端酶在胞质中复合形成后经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NLS)引导入核,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UL15蛋白NLS缺失后影响其自身的入核。目前对于DPV末端酶各亚基间相互作用情况及UL15蛋白NLS对末端酶和病毒的影响还尚不清楚。因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疱疹病毒中,UL15、UL28和UL33基因编码的末端酶直接介导病毒DNA剪切和包装。研究显示,末端酶在胞质中复合形成后经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NLS)引导入核,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UL15蛋白NLS缺失后影响其自身的入核。目前对于DPV末端酶各亚基间相互作用情况及UL15蛋白NLS对末端酶和病毒的影响还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主要对DPV末端酶各亚基间的相互作用情况以及DPV末端酶大亚基UL15蛋白NLS突变对病毒复制的影响进行探讨,以期为DPV基因组剪切和包装奠定分子基础。本文围绕该问题展开研究并获得了以下结果:1.DPV末端酶复合物各亚基间相互作用的鉴定将pcDNA3.1-6His*3-UL15、pCMV-HA*3-UL28和p CMV-myc-UL33质粒转染于DF-1细胞中,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到UL15、UL28和UL33蛋白在共表达时,各蛋白在DF-1细胞中存在明显共定位现象,且各蛋白较单独表达时的定位发生明显改变,从主要定位于胞质转变为可完全定位于细胞核内,表明末端酶的形成增强UL15、UL28和UL33蛋白的入核能力。将UL15、UL28和UL33蛋白共表达于HEK293T细胞中,免疫共沉淀试验证实了UL15、UL28和UL33蛋白间存在相互作用,表明UL15、UL28和UL33蛋白通过相互作用形成末端酶复合物。2.DPV UL15蛋白NLS缺失及突变对末端酶各亚基定位及其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为明确UL15、UL28和UL33蛋白共表达时定位改变的原因,分别对UL15、UL28和UL33蛋白潜在的NLS进行预测分析,发现三者均无分值较高的NLS,但UL15蛋白在184~196aa处存在一分值较低的NLS。构建UL15蛋白NLS缺失及突变真核表达质粒。当UL15蛋白NLS缺失及突变后,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到末端酶亚基UL15、UL28和UL33蛋白的入核能力减弱,其中NLS缺失和187/190位K突变造成的影响最为显著,UL15和UL28蛋白入核的细胞数量下降50%以上。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UL15蛋白NLS缺失及突变不影响末端酶复合物形成,表明当UL15蛋白NLS缺失及突变后引起末端酶各亚基蛋白定位改变是由于影响了UL15蛋白NLS的功能,而不是影响了末端酶复合物的形成。为明确UL15蛋白缺失NLS后对末端酶亚基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发现UL15蛋白NLS缺失后不影响其与UL28蛋白的相互作用,但却影响了其与UL33蛋白的相互作用,表明在末端酶复合物中,UL28蛋白可作为“桥梁”介导UL15和UL33蛋白的间接相互作用。3.DPV UL15蛋白NLS突变对病毒复制的影响为探讨UL15蛋白NLS在病毒复制中的作用,构建UL15蛋白NLS突变株。当187/190位K和188位R突变后,多步生长曲线和噬斑试验发现病毒复制能力减弱,表明UL15蛋白NLS对于病毒复制有着重要作用。双重荧光定量试验发现UL15蛋白NLS突变后,病毒DNA复制不受影响,但病毒基因组剪切呈现明显的抑制,表明UL15蛋白NLS突变对病毒复制产生影响是由于病毒基因组剪切异常造成。
其他文献
大豆是人类摄取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提高蛋白质含量是大豆育种中的重要目标。大豆中蛋白质含量及组分都是数量性状,其遗传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前人研究表明带状间套作下大豆蛋白质含量会发生变化,但这些变化的遗传机制尚不清楚且遮荫对大豆蛋白及组分的影响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设置正常光照和苗期遮光(模拟套作)两种处理,基于芯片测序获得的77511个SNP标记对三个环境(E1:2020年崇州;E2:2021年仁寿
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对智能制造类本科毕业生的需求为引领,从地方应用型高校智能制造新专业的实际出发,按照智能制造行业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需求,提出具有特色、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科学合理的“三方协同、两翼支撑、五措并举”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党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加快传统制造业技术迭代和质量升级,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质量、管理协同创新,培育壮大质量竞争型产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油饲兼用作物,但进口依存度过高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保证玉米的产量的基础上增收大豆,是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和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但在生产过程中,大豆易遭受玉米的荫蔽而影响自身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荫蔽不仅光强降低,而且光质改变,特别是远红光相对丰度增加,直接影响大豆的光合能力。因此,本研究以南豆12和桂夏3为研究对象,探究荫蔽下高丰度远红光对大豆叶片光合能力
玉米(Zea mays L.)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禾谷类作物,胚乳约占成熟籽粒总重的85%,是淀粉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合成和储存的主要部位。研究发现负责胚乳细胞增殖分化和贮藏物质合成代谢的基因在胚乳中特异表达,且这些基因经历了多次复制。全基因组复制(WGD,Whole genome duplication)是物种多样化的主要驱动力,玉米最近的两次WGD分别是ρWGD(禾本科祖先的二倍化)和m WGD
玉米(Zea mays L.)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影响世界粮食安全。玉米籽粒与玉米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淀粉是玉米籽粒主要成分,占干重的70%左右。目前,淀粉生物合成关键酶功能研究较为广泛,但淀粉生物合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调控机理还有待深入研究。有研究表明转录因子也参与调控淀粉生物合成,并且部分响应ABA、蔗糖等信号分子调控淀粉合成,但其分子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解析。本研究通过共相关表达分
玉米(Zea mays L.)是世界上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未来增产潜力巨大的粮食作物。淀粉是玉米籽粒的主要贮藏物质,占玉米干物质总量的70%以上,是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决定因素。淀粉的生物合成由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 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AGPase)、淀粉合酶(Starch synthase,SS)、淀粉分支酶(Starch branching en
政策整合是破解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各类不平衡和碎片化问题的有效路径。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系统梳理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在初步探索时期、老农保、新农保、城乡居保的变迁历程中,政策框架、子系统参与、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四个维度的整合状况,提炼整合逻辑。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在取得整合成效的同时也面临整体治理框架不健全、部门间联动效应难以凸显、目标共享和细化不到位、信息传导类工具短缺等明显短板。今后
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重视老龄化已成为国家战略。基于我国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口规模和各类失能、半失能老人规模的预测,分别提出到2025年、2035年和2050年我国养老机构护理员需求约为242万、399万和533万。建议基于我国养老护理人才开发标准体系,借鉴国际经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护理人才中长期培育发展规划,加强法制保障,以开放性、多元化的思路,建设彰显“天医匠心”的老年护理人才队伍
油菜是全球市场上重要的的油料作物,脂肪酸的成分会影响油菜的品质及用途,而芥酸含量就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b HLH型转录因子MYC2在JA介导的植物生长发育、抗逆胁迫和信号转导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外源JA会影响芥酸的含量,但MYC2是否参与芥酸合成的调控还不清楚。本文旨在对甘蓝型油菜BnMYC2转录因子进行功能分析,探究其在芥酸合成中的作用及机制,为今后油菜的品质改良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