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飞速发展,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结构较以前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庭所持有的金融产品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家庭财产中金融资产的比重不断上升,居民大力投资于基金、贵金属、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从而获得财产性收入,这逐步成为家庭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家庭金融资产组合中,储蓄存款和手持现金份额不断下降,而保险资产和有价证券份额不断上升。因此,在家庭金融资产总量大幅上升的同时,资产的组合方式也日益多样化,从而导致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也日趋复杂。随着家庭金融资产组合对经济的影响日益壮大,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来研究家庭金融资产组合的问题。影响家庭金融资产组合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是研究风险态度对家庭金融资产组合的影响,研究不同风险态度的家庭的金融市场参与情况。根据风险态度的划分,居民可以划分为风险偏好型、风险中立型、风险厌恶型三类投资者。在进行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时,居民所设置的投资目标的不同、对投资风险持有的态度不同,最终持有的家庭金融资产的组合也会不同。即便是在做出投资决策时非常理性的居民,对风险偏好的程度以及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也会因收入水平、日常消费量以及获利目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从而其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行为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况且,并不是所有居民在投资决策时都非常理性,社会舆论、投资决策时持有的心里期望、对金融产品的认识等等因素都会对他们的风险态度产生显著的影响,进而对家庭金融资产的组合产生影响。因此,我们需要着重分析居民的风险态度对投资决策的影响途径,从而引导居民合理的进行资金配置,取得最大效用的家庭金融资产组合。从理论视角出发:马克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已经扩展了一系列分支理论,但是,该理论及其分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些理论都遵循如下假设:居民在投资决策时都会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权衡,追逐投资活动的效用最大化,并且对收益的要求补偿会随着单位风险的增长而增长,即投资者持有的风险态度都是偏厌恶型。但是我们在现实中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传统资产组合理论关于风险的假设没有考虑到投资者的多元化,忽视了他们之间风险态度的异质性。因此,本文在分析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时,没有对居民的风险态度进行预先假定,而是通过问卷中对风险问题的回答来系统分类,将居民分为风险偏好者、风险厌恶者以及风险中立者,并据此分析他们参与股市和民间金融市场的概率,以及股票持有比例和风险资产持有比例。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以往很多研究都主要从居民的收入、财富净值等因素来分析对家庭金融资产组合的影响,而忽略了投资者心理作用的影响,而本文采用Probit以及Tobit模型分析了居民风险态度对家庭金融资产组合的影响。在风险态度度量方面,本文利用受访者对显示其投资规避性的问题的回答,将受访者的风险态度分为风险偏好型、风险厌恶型以及风险中立型三类,并据此分析不同风险态度的投资者的金融市场参与情况。在具体的研究中,本文采用了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的数据,首先对我国家庭的金融市场参与情况、民间借贷市场参与情况以及风险资产的配置情况进行了描述分析,然后根据受访者对显示其投资规避性的问题的回答,将受访者的风险态度分为风险偏好型、风险厌恶型以及风险中立型三类,再对这三类居民股市市场、民间借贷市场的参与情况以及风险性金融资产的配置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分析得出:风险态度为风险偏好型的家庭,参与股市、民间借贷市场的可能性较大,持有的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比重也较高;相反,风险态度为风险厌恶型的家庭,参与股市、民间借贷市场的可能性就较小,持有的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比重也较低。为了进一步研究风险态度对家庭金融资产组合的影响,本文在将被解释变量设置为:居民是否参与股票市场、居民是否参与民间借贷市场、居民股票市场参与深度以及居民持有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比重。同时,将风险态度作为本文的解释变量,并且选取了居民的工资收入、金融资产持有量、年龄、受教育程度、性别、婚姻状况、家庭规模、农村城镇以及地域分布作为本文的控制变量。然后,运用Probit模型分析风险态度对居民股票市场参与概率以及居民民间借贷市场参与概率是否有显著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风险态度为风险偏好型的家庭,参与股票市场以及民间借贷市场的可能性较强。然后运用Tobit模型分析风险态度对家庭的股票资产持有量以及风险资产持有量是否有显著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风险态度为风险偏好型的家庭,,股票资产占家庭金融资产的比重以及风险性金融资产占家庭金融资产的比重较大。根据本文的实证分析,文章最后提出了作者的一点建议:(1)普及金融知识:国外学者研究得出,当居民对股市了解的程度越强,其持有的风险态度就越强,从而参与金融市场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时投资方式也更倾向于分散化。因此,政府应进行广泛的金融知识的宣传与教育,使居民树立正确合理的投资理念;金融机构也应安排专业人员定期的对投资者进行金融知识的讲解,对推出的金融产品进行相应的合理宣传,增强居民对金融产品的接受度。同时,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村居民,由于教育程度的受限,在面对复杂的金融市场以及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时,学习能力较弱,因而对风险的厌恶程度更高,投资金融市场的可能性以及投资金融市场的深度更低。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从根本做起,广泛普及义务化教育,增强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强化农村居民的投资意识。(2)完善金融市场我国金融市场存在很大的问题:投资者的羊群效应、金融监管的缺乏、上市公司恶意操作股票等问题,因此我国居民在进行金融资产决策时,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同时,由相关数据表明,大部分参与股票投资的家庭并没有从股市中获利,甚至过半家庭不仅没有进行资产保值反而在股市上亏损。因此,金融市场的不健全以及股市较低的获利能力进一步加大了居民对股市风险厌恶的程度,从而居民投资于股市的可能性以及股票持有比例进一步降低,这样便造成了投资的恶性循环。因此,为加强居民的风险态度,提高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可能性以及深度,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促使资本市场稳健发展,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加强金融监管,禁止上市公司恶意操作股票等等。(3)完善社保制度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以及福利制度不是很健全,尤其是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这块做的不是特别完善。因此,居民在顾忌疾病预防、养老准备、子女教育等因素时,其储蓄性动机较强,在进行家庭金融资产组合的配置时,对风险的厌恶程度比较强,尤其注重对资产的保值性以及对投资损失的规避,因此削弱了居民参与金融市场的深度。故,政府应大力加强社会保障制度以及福利制度的建设,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等。当居民在这块的实际支出和心理顾虑降低后,其风险态度会大大加强,开始更加注重资产的增值性,因而投资金融市场的可能性以及深度相应增强。(4)提高收入水平:在同等条件下,一个家庭的收入水平越高,持有的财富净值越多,其对投资损失的承受能力就越大。因此,家庭在进行金融资产组合的配置时,其风险态度会随着收入、财富净值的增长而逐步强化,从而其参与股市投资、民间金融市场的概率相应增大,同时居民的股票持有量以及风险资产持有量也会随之增加。即,应及时提高家庭的收入水平,增加其可以用于投资的财富净值。在收入提高的同时,应采取措施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均衡金融资产在家庭间的均衡。(5)金融产品设计:目前,我国大多数居民对投资风险的厌恶程度比较强,对投资可能损失的规避性很强。因此,金融机构在设计产品时,应把居民的风险态度纳入设计理念,尽量推出符合我国居民需求的金融产品,增强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