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呼唤:狂欢视角下的《血橙》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ozz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美国后现代文学的先锋派之一,约翰·霍克斯的反传统写作手法使其在当代文坛颇具影响力。霍克斯的作品充斥着色情的元素,在其虚构的文学世界中,通过主人公混乱的心理独白,揭示压抑的社会现实,以及当下人们对人性自由迫切的渴望。《血橙》是霍克斯的代表作之一。纵观国内外研究,评论者主要从其文学形式、写作手法及美学等角度进行剖析,而鲜有人将其与巴赫金的狂欢话诗学理论相结合。因此,本文拟从狂欢化诗学的角度着手,揭示这部小说中蕴含的的狂欢化特征以及它所体现的对人性自由的追求。本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论组成。引言部分首先简述了约翰·霍克斯生平以及《血橙》故事梗概,其次总结了国内外对该小说的研究现状,而后扼要地介绍了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为后文各章节的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一章主要分析伊利里亚作为狂欢化场景所具备的特征。伊利里亚是一个远离外界的小岛,在这里没有四季更迭,只有日出日落,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制度以及道德都可以暂时弃之一旁。在这座享有“治外法权”的小岛上,主人公休和凯瑟琳渐渐摆脱了传统道德的束缚,实现了对昔日自我的“脱冕”。第二章主要聚焦于小说的狂欢化语言以及怪诞人物形象。在小说中,霍克斯一改传统小说的创作风格,他大量运用带有暖昧色彩的词语、戏仿的写作手法、以及性爱场景的描写等等,使得《血橙》具有浓烈的狂欢化色彩。此外,小说主人公呈现出怪诞的人物形象,哄笑与戏谑也增加了小说的狂欢化氛围。第三章从微观对话与宏观对话的角度,进一步揭示小说的狂化化特征。该小说的对话特征主要体现在不同的人物之间、西里尔矛盾的自我之间以及作者与主人公之间的对话关系之中。其中,主人公西里尔似是而非的语言风格暴露了其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不同人物之间的言语交锋反映出不同价值观的的冲突与对话,小说家霍克斯时而现身文本世界,与他笔下人物展开对话,等等。微观层面、宏观层面的对话显示了霍克斯重视平等对话,体现了对他者意志的尊重,凸显出小说的狂欢化特征。结论部分进一步总结了《血橙》在场景、人物、语言以及对话性上的狂欢话特征,以及休和凯瑟琳如何在霍克斯构建的狂欢世界中逐渐摆脱昔日的自我,进而揭示了小说中所蕴含的对自由永无止境的追求。
其他文献
文化对人们的生活各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每个电影都是一个复杂的产品,富有文化内涵,记载着文化的发展历程。近年来,大量外国影片引进中国电影市场。因此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各种崭新的信息传播模式层出不穷,然而,新闻媒体仍然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纽约时报》作为最有影响力的美国新闻媒体之一,其报道对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经济话语在促进经济交流、传播经济主张、增强本国经济影响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0年,中国GDP总量为5.879万亿美元,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对外宣传资料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人们日益重视对外宣传工作,且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对外宣传翻译涉及外交、经济、文化、旅游等诸多领域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令世界瞠目,特别是在近几年西方世界的经济停滞、衰退的情况下,外资企业逐渐地意识到尽早占领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是能够在商品经
一提到“以太网”,大多数人的脑海中就会立即浮现出办公网络的图景,而不会想到工业控制系统。然而,以太网是一种通用的通信媒质,因此将其用于要求苛刻的工业I/O与自动化系统时不会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