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及生存质量现状;采用行为转变理论模式(TTM)对MH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生存质量进行干预,探讨TTM干预对MH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在衡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透析室抽取符合本研究要求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名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类实验性研究,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名,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为期24周的行为转变干预;于干预前后使用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问卷、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估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及生存质量水平。将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使用SPSS13.0软件包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自我管理状况:1)MHD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主要为2个主题:①医院信息支持,包括医嘱的可操作性和医院自我管理健康教育;②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包括患者的认知水平、行为习惯、负性情绪及家庭经济状况。2)MHD患者自我管理总分为32.93~60.33(55.90±6.58)分;TTM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各领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M干预后,实验组自我管理的4个领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负性情绪发生率:MHD患者中焦虑情绪发生率为66.7%;抑郁情绪发生率为61.1%。TTM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M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存质量状况:MHD患者生存质量总分为(41.51±5.26)分,各领域得分均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个人月收入和年龄组与MHD患者生存质量总分有线性回归关系,复相关系数R=0.503,决定系数R2=0.253。自我管理总分与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及总分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235~0.448);焦虑、抑郁情绪得分与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及总分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785~-0.372)。TTM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M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 TTM干预效果:实验组患者在TTM干预后自我管理、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照组患者自我管理各领域得分、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及总分、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在TTM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管理总分在TTM干预后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 MHD患者生存质量低于普通人群,个人月收入和年龄段是影响其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2 MHD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和负性情绪对其生存质量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自我管理水平越高,负性情绪发生率越低,其生存质量越好。3 TTM干预模式有助于提高MHD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降低其负性情绪发生率,有效改善其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