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暖是不争的事实。科学研究表明,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变暖的“最魁祸首”,为控制和削减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各国都通过各种手段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化石能源使用量,特别是煤炭的使用量,促进和维护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近我国北方大面积的雾霾天气更凸显人们生存所赖以的大气环境安全治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碳交易正是起源于国际气候政策的变化,主要是两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而产生的一种市场行为。公约约定了缔约国的减排责任,并制定了三个协调机制:国际排放贸易机制(IET)、联合履行机制(JI)和清洁发展机制(CDM),帮助各个缔约国以灵活的方式完成减排目标,由此催生了如火如荼的全球碳交易市场,各国碳交易政策支持体系、碳交易市场体系和组织体系也逐步搭建。其中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可以参与的一种交易方式——清洁发展机制(CDM),使得中国在全球CDM市场上占据60%多的市场份额,为世界碳减排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由于我国没有建立有效的碳交易机制和运行管理模式,导致我国企业在碳交易市场上没有足够的话语权,也因此不能获得更多应有的效益。从而对大气污染的治理效果也极为有限。截至目前,虽然,目前我国允许7省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武汉、广州、深圳)开展碳交易的试点工作,但却发现,其中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在此背景下,本文综合运用经济学、金融学和管理学等相关知识和理论,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并提出改进的路径。主要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对碳交易的基本概念进行来解析;第二章对国外碳交易机制了介绍,重点阐述了碳交易机制的分类和主要参与者;第三章结合7省试点工作对国内碳交易机制形成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第五章阐述了构建碳交易市场机制需遵循的主要原则、构建碳交易市场机制的途径进行了阐释。 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构建碳交易市场的原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文章的最后,根据中国国情的现状,结合国外碳交易市场发展的经验,对中国碳交易市场构建做出了一些思考,为中国正在开展的试点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构建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的承诺的实现作出一定的贡献。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对我国碳交易试点工作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指出其不足,并提出了改进路径: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碳减排法规,是碳市场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建立统一的登记注册系统,为碳市场建立提供必要的系统支持;建立科学的碳排放量核定核查方法,为碳交易市场提供技术基础;建立统一的期现货交易清算平台,构建多层次碳交易市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