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债券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手段,信用风险是企业债券市场上的主要风险。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滞后,政府出于对信用风险的担心和监管缺失是重要原因。本文试图从信用风险和市场监管的角度对企业债券进行研究,探求信用风险内在的机理、表现的形式、量化的方法以及管控的手段。 本文尝试将企业债券的信用风险分解为两个层面来进行研究:其一是企业债券的信用利差风险;其二是企业债券的违约风险。总体上,本文分为两个部分:对企业债券信用风险理论与量化方面的研究是第一部分;针对企业债券信用风险进行市场监管的研究是第二部分。 由于信用风险债券的估价理论在企业债券信用风险的研究中始终处于基础理论的位置,本文在第一部分先对有关信用风险债券的估价理论进行评述。紧接着着重分析企业债券信用风险的表现之一——企业债券的信用利差风险。研究思路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是研究企业债券信用利差及其变化的经济学解释,即信用利差与企业债券相关的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研究如何来刻画信用利差及其变化,以构建企业债券利率的期限与风险结构,并对我国企业债券的信用利差进行实证分析。本部分还对企业债券信用风险的表现之二——违约风险进行分析。由于现代国际金融业对信用风险的管理已经进入量化管理的阶段,对违约风险的分析主要是对这些信用风险量化技术的分析,实质是对信用风险估价理论的具体应用。 本文的第二部分对企业债券信用风险的市场监管问题进行研究。首先讨论了作为构建企业债券信用风险监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信用评级。本文证明了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企业债券发行市场上,存在着一种类似于货币历史上“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欣法则”,潜在的逆向选择风险是严重的。而企业债券的信用评级制度,将通过建立一个有效的关于企业债券质量信号的传递机制,消除市场中的逆向选择。本文认为,信用评级能够消除逆向选择从而降低信用风险的机制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将潜在的高风险的发行人拒之门外,直接降低了企业债券市场整体的违约风险;二是让不同信用风险程度的发行人与不同风险偏好类型的投资者相匹配,于是信用评级与企业债券的信用利差建立起了联系。与企业债券发行之前的逆向选择相呼应,在企业债券市场上还存在发行之后的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问题。发债企业的道德风险行为可能会严重损害企业在未来的偿付能力,对投资者产生不利后果,甚至诱发信用风险,所以需要对企业债券市场进行监管。在对企业债券市场监管体制的分析中,本文将企业债券市场的监管体制作为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的子系统,纳入证券市场的监管范畴,然后先以强制性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