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子》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一朵奇葩,与《易经》、《老子》并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三玄”,在哲学领域与文学领域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一直以来,《庄子》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颇具影响力的汉学家及翻译家。然而遗憾的是,关于《庄子》翻译的系统研究很少,而且大多数是从文学或美学角度切入进行分析讨论的。事实上,《庄子》这部作品首先是一部哲思之作,一部精神智慧之作,充满着“象思维”感性的认识和理性思辨这一智慧的表达方式。仅用理性的概念思维是无法真正体会《庄子》行文的认识范式和深刻内涵的。因此,本文从“象思维”与“道象互为”的哲学维度,一个全新的维度来研究《庄子》英译。“象思维”作为我们传统中国文化的哲学样态,是一种蕴含着哲思理性和灵性的诗性为一体的思维方式,也是中国五千年文明所孕育的智慧的思维模式。作为接通“言”与“意”的关键性中枢,它对于中国人追索天地之道、人生智慧,对于文人文学创作和美学意义表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我们传统文化所特有的认识形态,不光是对道家和诸子百家思想产生过重要影响,中国的诗学文论及诗词歌赋曲等文学体裁,千年以降,无一不受“象思维”的影响。尽管国内目前对于“象思维”这一中国传统文化认识形态有较多关注,但是将“象思维”与翻译相结合的领域却少有涉及。事实上,“象思维”与中华文化精神样式的翻译、传播和被他者认同追随具有不可分割性,这决定了这个课题的重要意义及研究价值。从一般意义上讲,受传统“象思维”的影响,中国的经典著作几乎都是“象思维”的产物,《庄子》也不例外。庄子在其著作《庄子》中灵活地运用“象”和“象思维”表达自己的思想、传播和发扬道家文化,生动地再现了这个充满生命形态灵动而动态的整体世界和人生的智慧。因此,仅用理性的精神概念思维是无法真正体会《庄子》行文的深刻内涵的,研究《庄子》也必须以体悟的“象思维”才能识其真谛,体其精微,致达“道”之境界,而翻译《庄子》和《庄子》翻译研究亦是如此。可以说“象思维”乃参悟其所宣扬“道”唯一行之有效之路径,而非纯粹的理性认识可为之。因而译者唯有积极调动“象思维”充分把握和体认其意象深意,深谙原作者运用“象思维”进行创作的认识过程和精神旨归,再运用“象思维”将其精神要旨再现于目的语文本,这样才能保证目的语读者通过译作获得与原作读者相同的精神要旨和审美体验,灵动而巧妙地传达原作的深刻内涵,以此展现源语言文化中所体现的东方智慧和审美情趣。论文第一章为绪论,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与动机、视角与可行的解决方案以及论文的整体框架;第二章介绍了《庄子》英译及其英译研究的情况;第三章讨论了“象”、“象思维”以及“道”与“象”之间的特殊关系;第四章介绍了中国典籍英译的重要性、“象思维”与翻译诗学及翻译美学之间的关系;第五章选取了《庄子》中的《逍遥游》,从“象”的保留的角度比较了汪榕培与理雅各的《庄子》译本。第六章总结全文,重新回顾了本文的主要发现、研究的局限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中国典籍英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课题,对于传播和发扬中国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中国典籍的创造都是在“象思维”的影响下完成的,因此我们在典籍英译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文学或美学的角度,而应上升到哲学的层面,灵活地将“象思维”运用于中国典籍英译的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