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移动电话为例,阐释现代通讯工具声电效应对人类耳廓及周围温度的影响,并通过针刺干预调节,观察耳部红外成像图谱变化情况,探讨以“耳聋”为代表的耳部疾患与现代通讯声电效应的关系,以及针刺对其干预治疗的可能机理。假说:本实验拟假设长期的移动电话电磁辐射会导致人们的耳聋。材料与方法:1.将实验组随机分为三组:空白组(10人)、针刺对照组(10人)、针刺组(10人)。在设定的环境下安静休息30分钟,然后进行多次测量,观测耳周温度,当志愿者耳周温度变化幅度<0.5℃时,达到实验要求进行实验。2.对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只在设定的环境下进行三次耳廓扫描记录,开始实验时记录一次,三十分钟后再扫描记录一次,再过二十分钟再扫描记录一次。3.针刺对照组在设定的环境下进行三次耳廓扫描记录,分别在实验开始时扫描记录一次,移动电话辐射三十分钟后扫描记录一次,电话后过二十分钟再扫描记录一次。4.针刺组在设定的环境下进行三次耳廓扫描记录,分别在实验开始时扫描记录一次,移动电话辐射三十分钟后扫描记录一次,针刺听会、会宗二十分钟后扫描记录一次。针刺方法:用平补平泻法,以志愿者在针刺后有酸、麻、胀、痛等感觉为度。听会穴针刺方法:缓张口,直刺,深度在0.5—0.8寸。会宗穴针刺方法:直刺,0.5—1寸。5.每组都连续进行七次实验,每日一次,取七次记录的平均数。6.通过统计分析对比空白组与针刺对照组,空白组与针刺组,比较移动电话辐射对耳廓周围温度的影响是否有意义。经过统计学分析比较针刺对照组与针刺组对由于移动电话电磁辐射而导致的耳廓周围温度变化是否具有调节作用。结果:1.通过比较空白组与针刺对照组,空白组与针刺组经电话辐射与未经电话辐射比较,经电话辐射后针刺对照组与针刺组耳周温度变化明显。2.通过比较穴位组、针刺对照组,在电话后进行针刺与未进行针刺比较,针刺后由于打电话而导致的耳周温度升高恢复到电话前的温度速率明显快于未针刺的针刺对照组。结论:1.当人运用手机长时间的打电话会引起人耳周围血流量的增加耳周微循环发生变化,耳廓温度会随着打电话时间的长度的不同而不同程度的升高;2.通过针刺听会穴与会宗穴能有效的降低由于打电话而引起的耳的周围病理性温度升高对耳损伤的影响,并对由于电磁辐射而导致的耳聋有一定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