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议论文写作中写作声音与文本质量之间关系研究

来源 :大连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laris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在教育、教学评估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测评也成为检验学生学业以及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写作声音”这一概念,在国外各类写作教学标准以及评估标准中备受重视,但国内教师以及研究者却很少关注,针对“写作声音”在写作教学中的地位,以及“写作声音”与写作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数量极少。  本论文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以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100篇英语议论文作为研究语料,以Zhao(2010)提出的三维理论模型为基础,结合俞希、曹洪霞(2015)提出构成写作声音的语言要素,制定了新的写作声音测量标准,旨在探究英语专业大学生如何在英语议论文写作中构建个性化声音,着重讨论写作声音与文本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探讨写作声音对于英语写作教学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索以下问题:  (1)写作声音总强度与文本质量在多大程度上具有相关性?  (2)写作声音各项语言要素与文本质量的关系如何?  (3)哪些语言要素反映个性化写作声音的构建?  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写作声音强弱是二语议论文写作质量的一个具有统计意义的显著预测因子,以主观印象为标准的个性化声音总体强度与写作水平呈显著相关(r=.42),以语言要素总得分为标准的声音强度与写作水平同样相关(r=.31),即作文分数在很大程度上由作者在文本中的声音强弱决定。这一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写作声音是二语写作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他文献
学位
本文旨在调查研究在双语教育的环境下,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元认知语言学习策略的情况。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和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英语在国际交流和科学研
一词多义不仅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传统的研究侧重各义项之间内部的区别,却往往忽略了它们之间的联系。而认知语言学强调多义现象背后的认知机制,即一词
近年来,新兴构式“各种X”日益流行,吸引了很多学者的关注。但学者对该构式的研究大多停留在语义、语用和认知层面的静态研究,并没有对该构式的生成以及意义发展变化的内部机
集唐诗中国古典戏剧中极具特色的一种文学样式,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集唐诗的各诗句来源于不同的唐诗,是一个具有全新表达意义的逻辑整体。在戏剧中,集唐诗作为宾白的一部分,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