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中国文学的历程是多变的,既有对文学的狂热态度,亦不乏对文学的肢解行为。回首新时期20多年的文学流变轨迹,无论读者、作家,还是评论界,都在坚持不懈地追寻中国新文学的质的发展,尽管其过程充满了曲折与晦暗。20世纪80年代的“寻根”文学宣言,让文学史记住了韩少功。韩少功几乎触及了新时期每个短暂的文学流派,从知青到寻根,由《马桥词典》到《暗示》,直至当下的许多作品,他一直在求新求变。韩少功一方面对文化精神、思想价值进行不懈的叩寻,另一方面他不断尝试新的小说文本实验,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尤为可贵的是,韩少功的思想探寻和先锋实验并不相悖而行,相反,它们二者之间形成的张力生发了巨大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截至目前,对韩少功及其文本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和具体。以南帆为代表,他对韩少功小说文本进行了美学上的考察,韩少功小说中的负面描写受到了积极的肯定,笔者对韩少功小说中先锋意识的挖掘就深受其影响,同时,他也积极地肯定了韩少功的文学史地位。陈思和、王建刚及邓菡彬等人,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了韩少功的寻根走向和世界性意义,把韩少功的文学创作纳入了世界文学范畴加以考察。
笔者以韩少功作为个案,试图挖掘能促使新世纪文学求新求变的因子,为未来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文学史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