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喉癌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13.9%,仅次于鼻咽癌、鼻腔癌而位于第3位。喉癌的病理类型以鳞状细胞癌最常见,约占90%,腺癌、肉瘤及其他类型只占极少数。喉鳞癌的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综合治疗,影响喉癌的预后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有无烟酒嗜好、肿瘤原发部位、浸润范围、有无淋巴结转移、治疗因素如手术方式、是否综合治疗等。尽管现在早期喉癌的诊断率比以前大为提高,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对影响喉鳞癌发生、发展及预后因素的研究仍很重要。1863年Rudolf Virchow观察肿瘤组织中存在白细胞,推测癌症可能起源于慢性炎症部位[1];随着研究的深入,也有理论认为慢性炎症将产生有利于肿瘤细胞生存和生长的亲肿瘤微环境[2],炎症与肿瘤的关系备受关注。白介素17(IL-17)作为辅助性T细胞TH分泌的特征性细胞因子,在宿主防御、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在胃癌[3]、结肠癌[4]、原发性肝癌[5]、卵巢癌[6]、骨髓瘤[7]等癌组织或外周血中也检测到IL-17的高表达,提示IL-17可能广泛表达于肿瘤患者体内和肿瘤局部。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L-17的表达,探讨IL-17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并初步展望IL-17在喉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样本中白介素17的表达水平,统计分析白介素17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喉鳞癌组织中IL-17的表达率为54.9%,与癌旁组织(28.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的表达与喉癌的分期、肿瘤分化、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复发有关(P均<0.05);Log-rank检验显示患者预后与肿瘤原发灶部位、原发灶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IL-17的表达有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IL-17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L-17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关系密切,是喉鳞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可为喉鳞癌的抗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