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德烈·巴赞认为:“理解影片所表达的是什么,最好先懂得它是怎么表达的。”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艺术构建着人们心智与灵魂对现实世界的感悟镜像。因此,通过对电影叙事的系统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电影艺术的内里,从本质上把握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对人类的精神内涵、价值观念、审美立场的折射与表达。通过这一途径,一方面可以促成电影叙事艺术的长足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深入探析时代的社会现象及人类的文化心理变迁。
讨论中国电影的家庭伦理叙事,需要立足于电影艺术学的研究立场,并运用电影叙事学、文化学、伦理学、美学等多学科研究的视角,对研究样本进行综合考察。截取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至今(1978-2010)这一历史阶段,并将这一阶段电影的家庭伦理叙事置于历史的流变中,借助与此前影片的家庭伦理叙事进行纵向的比对,从而发掘出该类型影片叙事在新时期以后的创作特征。通过对这些特征的梳理和阐释,探索新时期影片的家庭伦理叙事与时代精神、社会发展的三维互动,挖掘新时期中国电影叙事发展的内外在动因和潜在规律。这一时期电影家庭伦理叙事的特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在叙事类型上,父亲形象、母亲形象,父子关系、母女关系,被赋予了不同于以往的内涵,婚姻关系逐步成为家庭伦理叙事的核心,此外,同代的兄弟姐妹亲情伦理、隔代亲情伦理在家庭伦理叙事中也有其独特的表现,体现了对时代历史、文化环境和生存境遇的精神观照。
在叙事视角上,确立了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视角,站在女性的角度思索女性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与命运;这一时期出现的文化反思视角呈现出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复杂性与矛盾性;而90年代逐步兴起的平民化视角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颠覆了传统电影的教化和启蒙的功能,赋予了电影艺术以平等的精神立场。
就叙事艺术而言,影片在叙事结构上出现了“非整一情节结构”,并承传发展了对比式情节和人物的结构方式;在叙事时空上,叙事空间的稳定性和象征性,“点段叙事时间”和“整体性叙事时间”并存,体现了新时期家庭伦理叙事影片在叙事艺术上的开拓与创新。
在审美特征上,现实主义美学原则得以传承,意象美学与诗意的审美倾向、纪实美学与平民化的审美趣味都从不同程度上实现了对现实主义美学原则的现代拓展;传统的审美理想:中和之美、含蓄蕴籍之美的审美传统在承传中有所突破,雅俗共赏的“谐趣”之美在时代话语环境中被家庭伦理叙事影片较好的领悟。
这一时期的家庭伦理叙事影片在逐步摆脱“以家论国”叙事立场的同时,渐趋实现了对其艺术审美本真的回归,这是一个从稚拙到圆熟、从简单到复杂的成长发展过程。通过对这一时期创作的精神内涵、伦理价值和审美立场的充分阐释,分析其功过得失,在探寻进步和谐的时代伦理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同时,更注重为中国电影的家庭伦理叙事总结艺术创新的经验,考察电影艺术内部的规律,为今后的艺术创作提供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