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嘉靖后期开始,明代文坛出现了一股新的思潮,至隆庆、万历逐渐兴盛,徐渭正是其发展初期的关键人物之一,并被晚明公安派奉为前行先驱。因此,准确把握徐渭在这一流变过程中的位置与作用,能够更清楚地从整体上观照晚明文坛及其文学思潮的发展态势与演进状况。 本文采用文史互证的方法探究近代徐渭诗文研究模式的历史成因,并基于两个支点之上展开论述:一是将徐渭放在晚明心学思潮及个人际遇的交叉点上加以考察,一是将徐渭放在晚明文学思想从唐顺之本色说向公安派性灵说演变的交叉点上加以考察。力求在哲学思想与文人心态交互影响的关系中,梳理其文学思想,剖析其“本色”论内涵,适度阐释其在文学思想史上的地位与影响。本文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章剖析袁宏道对徐渭的推崇与激赏,探究近代徐渭诗文研究模式的历史成因。在对袁宏道《徐文长传》的详细论述中,阐释袁宏道眼中的徐渭与历史真实中的徐渭的落差,认为袁宏道对徐渭的评述带有从其自身出发的想象与美化。 第二章研究徐渭的人格与心态,揭示其在理想追求、人生际遇、现实处境中的种种尴尬,分析其“畸人”认同的生成原因。认为徐渭的人格心态以入狱为界而有前后期之别,并由前期的愤懑狂躁逐渐转化为晚期的颓放平和,只是他这种颓然自放,既有晚明文人注重个性、任情自适的特征,又有心学理论支撑下的对现实的关注之念。徐渭终究是一位尴尬的畸人,始终徘徊于“天人”与“世人”之间,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位具有艺术气质的人。 第三章考察徐渭的学术渊源。徐渭人格心态之所以具有晚明文人的独特内涵,与其所接受的学术思想不无关系。文章通过对其一生求学经历的考察,深入分析其以王学为最直接渊源的兼收并蓄的学术思想及其成因。 第四章探讨徐渭文学“本色论”内涵,细致分析其文学风格及其创作特色,在对其文学思想“畸”之特征及其多层次成因的深入剖析的基础上,适度阐释其在晚明文学思想演变中的地位与作用。文章着重探讨徐渭“本色论”与唐顺之“本色说”、公安派“性灵说”之传承演变关系,并认为徐渭的这种“中介”地位只是理论逻辑意义上的,而不是实际影响上的。但若从明代文学思想发展的逻辑序列上来说,我们又不妨将其视为明代文学思想从前期向后期转折的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