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的通俗小说经历了一个由民间创作到文人加工,再对独立创作的过程.《续金瓶梅》的主体精神显然要比《金瓶梅》要强烈一些.这种主体精神表现在创作思想上,即将作家的切身经历和体验融入小说创作.除了在内容上表现出浓厚的民族意识之外,作者丁耀亢还在作品中某些人物身上寄予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精神追求.《续金瓶梅》不同于《金瓶梅》中对整个社会一团漆黑的描写,在作品中出现了几个正面人物形象.其中,有的人物身上还闪烁着作者丁耀亢的人格光辉.这种直接将自身意向融入作品中人物身上的写法在此前的长篇小说中并不多见.《续金瓶梅》的主体精神在艺术上表现为独创性.《续金瓶梅》没有沿袭以往通俗小说的单线发展式的结构模式,亦不同于《金瓶梅》开创的网状结构模式,而是采取了一种类似散点透视式的结构,形散神连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这在中国通俗小说史上还是第一次,尽管其不甚完美,但它对以后的《儒林外史》"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结构模式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人物塑造手法上,《续金瓶梅》在继承《金瓶梅》某些优良传统的同时又有自己的开拓.《金瓶梅》已经开始注意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并注意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续金瓶梅》作者在人物塑造上的贡献之一是刻画了几个处在社会下层,地位卑贱,和世混俗,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却又不失善良之心的市井小人物的形象.同时,在这些市井小人物性格的塑造上,也比《金瓶梅》有所发展,人物心理描写更加细腻生动.小说人物结局的安排上,作者除了遵循因果报应的模式外,最终以佛道作为人生的归宿,反映了作者身处乱世之中对个人前途与命运的无奈和迷惘.而这种结局安排对《红楼梦》后四十回人物结局的安排产生了影响.整部小说所勾勒的西门庆一家由盛及衰,再到最后的孝哥遁入空门,由玳安重振家业的总体发展脉络,与《红楼梦》中宝玉出家,贾府复兴,"兰桂齐芳"的故事结局存在着极大的相似性.或许正是因为认识到这种相似性,孙静庵才将《续金瓶梅》的删节本命名为《金屋梦》.《隔帘花影》是《续金瓶梅》的删改本,《金屋梦》是《续金瓶梅》的删节本,通过这三种《金瓶梅》特殊续书的优劣比较,将有利于对《续金瓶梅》在小说史上的价值作出重新的定位和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