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长期以来并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在碳排放方面国际压力的不断增加,煤炭的清洁利用与转化在我国的能源战略中显得尤为紧要和迫切。煤热解技术将低阶煤在相对温和的反应条件下,转化为煤气、焦油和半焦,实现了煤的分级提质转化,是一种先进的煤炭清洁利用技术。本文分别利用固定床反应器和流化床反应器对淖毛湖煤热解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不同反应器的煤热解工艺条件。结果发现,氮气气氛下,利用固定床进行热解的最佳温度为500℃,恒温时间15min,焦油产率为14.07%,热解气体产率11.03%;利用流化床同样在500℃热解,焦油产率为13.78%。利用流化床热解的焦油组分与固定床相比,焦油单分子平均芳香团簇数量多于固定床热解焦油,且脂肪烃产率提高,烯烃占脂肪烃的比例也有提升。在此基础上,在淖毛湖煤的固定床热解过程中添加铁系氧化物,主要考察了铁系氧化物的加入对煤热解产物产率及组成的影响,尤其是对焦油组分的影响。煤与Fe304混合比例为1时,最佳热解温度为500℃,焦油产率为11.31%,热解气体产率16.76%;煤与Fe203混合比例为1时,最佳热解温度为500℃,焦油产率为11.78%,热解气体产率14.87%。煤-Fe203和煤-Fe3O4热解焦油酸性分含量分别为20.70%和25.54%,高于煤单独热解的16.69%;而煤-Fe203和煤-Fe304热解焦油脂肪分含量分别为26.52%和19.35%,低于煤单独热解的29.28%;煤-Fe203和煤-Fe304热解焦油芳香分含量分别为27.66%和28.40%,高于煤单独热解的23.63%;煤-Fe203和煤-Fe304热解焦油极性分含量分别为24.15%和23.65%,低于煤单独热解的28.49%;煤-Fe203和煤-Fe304热解焦油碱性分含量分别为0.97%和3.06%,而煤单独热解焦油碱性分为1.90%。除碱性分外,Fe304和Fe203的加入对焦油各组分的含量影响规律基本相同。综上所述,添加不同比例的Fe203和Fe304,对最佳热解温度和恒温时间影响较小,增加了热解气体的产率,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焦油产率,其对焦油组分亦有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