嘧啶苄胺类除草剂ZJ0777与植物过氧化物酶等酶类的互作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xuan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嘧啶苄胺类除草剂是最近几年开发出来的一类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除草化合物,根据对丙酯草醚在体内外对ALS酶的抑制作用分析,初步推测嘧啶苄胺类除草剂可能是一种前除草剂(pre-herbicide),即pre-herbicide药剂被敏感植物吸收后,通过在植物体内代谢活化成能够抑制ALS的化合物来发挥作用。本文在此基础上,以ZJ0777化合物为研究对象,以敏感植物高粱和油菜为研究材料,研究了ZJ0777化合物对这两种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分析了ZJ0777化合物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其同工酶以及酷酶(EST)、ATPase酶同工酶的影响,并具体研究了POD对ZJ0777化合物的代谢转化情况。
其他文献
本试验以磺酰胺类除草剂氟酮磺草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氟酮磺草胺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检测方法,利用此检测方法研究了氟酮磺草胺的水解、水中光解和土壤降解等环境行为特征,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氟酮磺草胺在环境中迁移和转化规律,有助于指导氟酮磺草胺科学合理使用,为其进入农田环境后的安全评估工作提供依据。本文建立了UPLC-MS/MS分析检测水样、土样中的氟酮磺草胺残留分析方法,
本文通过分析乙二醇脱水系统中贫乙二醇PH值降低的原因,研究硫化氢、溶解氧腐蚀机理及醇胺类缓蚀剂的防腐机理,总结系统产生腐蚀的问题,制定了加注醇胺类试剂的防腐蚀方案,选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是我国棉花上的主要害虫,广泛分布于各棉区,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寻求新的治理措施迫在眉睫。产卵忌避信息素(Oviposition-de
近年来,在桂中地区的韭菜上发现由细菌引起的韭菜黄叶病,从叶片的病组织中分离到具有致病性的杆状细菌,将分离的病原菌接种于健康的韭菜上,表现与田间一致的症状。该病主要在外叶
寄生蜂是调节寄主害虫种群数量的一个重要因子。棉铃虫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orideae Uchida(Hymenoptera:Ichneumonidae)是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bner和烟青虫H.ass
在哺乳动物卵巢上,只有极少数卵泡能充分发育成熟并排卵,而大量的卵泡在发育到有腔卵泡前发生闭锁退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遗传资源的极大浪费。研究和利用这部分资源,具
番茄青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病害,目前尚未研究出有效防治该病的方法。从番茄茎部分离的内生细菌B47菌株对茄青枯雷尔氏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本文研究该菌的生物学特性及
为了明确小麦品种里勃留拉、咸农4号持久抗条锈性机制,本研究采用一些代表性条锈菌生理小种分别测定了两者的苗期、成株期抗性谱、抗性组分,病害田间流行速率,对不同小种抗性组分专化性以及抗病性遗传规律。从生物学、流行学及遗传学角度明确了其持久抗病性特点及机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CY18、CY19、CY21、CY22、CY23、CY25、CY27、CY28、CY29、CY30、CY31、CY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