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大陆积雪在NCEP CFSv2中的可预测性研究

来源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day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NCEP气候预报系统第二版(Climate Forecast System version 2,CFSv2)逐月积雪覆盖率和雪水当量后报资料,分析了该模式对于欧亚大陆积雪的预测能力和可预测性。主要结论如下:CFSv2能够基本再现观测到的欧亚大陆积雪的季节循环。整体来看,模式对于积雪覆盖率的模拟能力好于雪水当量。由于积雪累积期与消融期积雪覆盖率年际变率较大,因而在评估模式对于积雪覆盖率的预测能力和可预测性时,主要关注积雪累积期与积雪消融期。CFSv2很好地预测了欧亚大陆积雪消融期积雪覆盖率的年际变化、长期趋势以及EOF第一模态。与积雪消融期不同,CFSv2对于积雪累积期的积雪覆盖率气候态模拟偏差较小,但是严重低估了其年际变率。观测中欧亚大陆积雪覆盖率在积雪累积期呈现上升趋势,而模式却模拟出下降趋势。分析表明模式对于积雪覆盖率的模拟偏差与模式对于对流层低层温度以及降水的模拟偏差有关。研究表明,在积雪消融期与积雪累积期,相比于观测,CFSv2模拟的欧亚大陆积雪覆盖率的气候值均偏大,与此同时,模式对于对流层低层气温模拟偏低,地面降水模拟偏多。而模式对温度降水变率的低估在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模式对于积雪覆盖率变率的低估,尤其对于积雪累积期而言。同时,CFSv2对于欧亚大陆积雪覆盖率的预测能力在1990s后期有所提高,可能原因是CFSv2的初始场以及观测资料均在这一时期有所改进。CFSv2基本上可以模拟出欧亚大陆春季雪水当量的气候态空间分布特征,总体上较观测偏大,可能由于模式中融雪率较观测偏小、融雪时间偏晚导致。对CFSv2与观测中的欧亚大陆平均雪水当量计算相关发现,超前1–5个月CFSv2模拟的雪水当量与观测之间的相关系数显著,即该模式可以超前1–5个月模拟出欧亚大陆雪水当量的年际变化,并且此时模式具有较高信噪比。相比于观测,模式中春季雪水当量呈现下降趋势,并且年际变率较观测偏大,分析表明,这与模式初始场的影响有极其密切的关系,通过计算发现模式模拟的春季雪水当量与其初始场之间的相关系数非常高,超前1–5个月的相关系数接近1。而当超前时间大于5个月时,模式年际变率严重减小,并且信噪比逐渐小于1,即此时模式不再具有可预测性。
其他文献
给定一个无向图,一个边的子集称为匹配,如果里面的任意两条边都没有共同的交点;一个顶点的子集称为顶点覆盖,如果图中每一条边的两个端点中的至少一个在该顶点子集内。经典的
线粒体是真核生物细胞中一种重要的细胞器。最近的研究表明,线粒体的功能失调与多种疾病相关,如艾滋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粟酒裂殖酵母是一种优秀的研究线粒体遗传学和
本文利用基于变分客观分析的物理协调大气分析模型,利用大气上下边界的通量资料对气柱内的质量、水汽和热量收支进行约束,构建了青藏高原试验区大气动力-热力相互协调的数据
光、电同步观测是闪电通道发展特征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硕士论文利用在广州高建筑物雷电观测站(TOLOG)获取的高速摄像资料、普通摄像资料和电磁场资料,综合分析研究了自然
2021年2月,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1]中国共产党
本文主要对二维Navier-Stokes方程在同胚情形的变区域上的动力学行为进行研究.首先,借助坐标变换以及Faedo-Galerkin逼近方法,我们证明上述变区域问题弱解的存在唯一性.其次,
在万子为等(2015)对GRAPES-Meso模式浅对流参数化改进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引入了浅对流云量诊断计算,并设计旨在影响辐射传输的浅对流过程对浅云云量和云中水凝物的补偿方案,
卫星大气探测仪器的正演模拟是资料同化和定量遥感的基础,同二氧化碳吸收通道相比,目前红外水汽探测通道的亮温正演模拟仍然存在较大的误差。本文分析可能造成红外水汽探测通
本论文以青藏高原闪电活动和云特征为研究对象,利用TRMM卫星观测数据,包括LIS气候类格点数据、降水(3B43数据,融合了多种观测资料)和降水云特征数据(Utah大学Precipitation F
本研究通过4个基因片段(ITS、nrLSU、tef1-a和rpb2)对我国棒瑚菌属Clavariadelphus Donk.(棒瑚菌科,钉菇目)的48号标本进行分子系统学及形态解剖学研究。研究发现,在我国棒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