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NCEP气候预报系统第二版(Climate Forecast System version 2,CFSv2)逐月积雪覆盖率和雪水当量后报资料,分析了该模式对于欧亚大陆积雪的预测能力和可预测性。主要结论如下:CFSv2能够基本再现观测到的欧亚大陆积雪的季节循环。整体来看,模式对于积雪覆盖率的模拟能力好于雪水当量。由于积雪累积期与消融期积雪覆盖率年际变率较大,因而在评估模式对于积雪覆盖率的预测能力和可预测性时,主要关注积雪累积期与积雪消融期。CFSv2很好地预测了欧亚大陆积雪消融期积雪覆盖率的年际变化、长期趋势以及EOF第一模态。与积雪消融期不同,CFSv2对于积雪累积期的积雪覆盖率气候态模拟偏差较小,但是严重低估了其年际变率。观测中欧亚大陆积雪覆盖率在积雪累积期呈现上升趋势,而模式却模拟出下降趋势。分析表明模式对于积雪覆盖率的模拟偏差与模式对于对流层低层温度以及降水的模拟偏差有关。研究表明,在积雪消融期与积雪累积期,相比于观测,CFSv2模拟的欧亚大陆积雪覆盖率的气候值均偏大,与此同时,模式对于对流层低层气温模拟偏低,地面降水模拟偏多。而模式对温度降水变率的低估在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模式对于积雪覆盖率变率的低估,尤其对于积雪累积期而言。同时,CFSv2对于欧亚大陆积雪覆盖率的预测能力在1990s后期有所提高,可能原因是CFSv2的初始场以及观测资料均在这一时期有所改进。CFSv2基本上可以模拟出欧亚大陆春季雪水当量的气候态空间分布特征,总体上较观测偏大,可能由于模式中融雪率较观测偏小、融雪时间偏晚导致。对CFSv2与观测中的欧亚大陆平均雪水当量计算相关发现,超前1–5个月CFSv2模拟的雪水当量与观测之间的相关系数显著,即该模式可以超前1–5个月模拟出欧亚大陆雪水当量的年际变化,并且此时模式具有较高信噪比。相比于观测,模式中春季雪水当量呈现下降趋势,并且年际变率较观测偏大,分析表明,这与模式初始场的影响有极其密切的关系,通过计算发现模式模拟的春季雪水当量与其初始场之间的相关系数非常高,超前1–5个月的相关系数接近1。而当超前时间大于5个月时,模式年际变率严重减小,并且信噪比逐渐小于1,即此时模式不再具有可预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