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是指卵巢内可募集卵泡数减少,卵母细胞质量下降。现代医学认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正常情况下,女性卵巢储备功能从30岁开始下降,35岁以后下降明显,随着当今社会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和环境污染的增加,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并趋于年轻化。近30年来,体外授精联合胚胎移植技术在我国迅速发展、普及,卵巢反应性及卵巢储备功能对IVF-ET中控制性超促排卵的成功至关重要,影响IVF周期具体治疗方案。中医没有卵巢储备下降的病名记载,但对卵巢功能下降表现出的月经模式改变和不孕有较详尽的描述和系统的治疗方法,在调经助孕和改善临床症状方面疗效显著。目的:探讨现代医学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病因的认识和评价卵巢储备功能的常用检测手段,以尽早干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过程;探讨中医学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病因病机认识,辨证论治,体现中医特色;从文献研究中医认识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病因病机和用药规律,为临床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1.查阅国内外探讨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文献,回顾近30年中西医研究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概况;2.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中医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临床观察型文献,得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中医证型分布,从药物分类、四气、五味、归经分别统计用药频次和百分比,探讨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用药特点。结果:1.现代医学认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发病主要与年龄、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社会与环境因素、感染、医源性损伤、多次孕产等有关,临床常用年龄、FSH、E2、 FSH/LH、INHB、AMH、AFC、OV、卵巢动脉血流、CCCT等评测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不同研究判定标准不一,一般认为,bFSH>10IU/L且bE2水平>80pg/ml (293.6ppmol/L)或<20pg/ml (73.4pmol/L)且bFSH/bLH≥2, INHB<40-56ng/L,OV<3cm3, MOV<2mm,AFC<6个或卵巢刺激试验异常时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治疗上以病因治疗、激素替代治疗、诱导排卵、辅助生殖技术等为主要手段;2.检索符合要求的中医药治疗DOR的临床观察型文献共46篇,出现药物种类87种,药物出现共499次,收录病例共1757例。证型分布:按证型出现频次由高到低为肾精亏虚证>肾虚血瘀证>肝郁肾虚证>肝肾阴虚证>肾气不足证>脾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肾阴阳两虚证。总体用药规律:①按药物出现次数,前5味中药为熟地、当归、菟丝子、山萸肉、白芍;②按药物分类,前3类中药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③按药物归经,药物最多的3经为肝经、肾经、脾经;④按药物四气,药物种类从多到少为温>寒>平>凉=热,药物出现次数从多到少为温>寒>平>凉>热;⑤按药物五味,药物种类从多到少为甘>苦>辛>酸>咸>涩>淡,药物出现次数从多到少为甘>苦>辛>酸>涩>咸>淡。结论:在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中药中,药物种类以补虚药为最,归经归肝经、肾经最多,四气以温性药最多,五味以甘味最多,分布与病机证候相符。以药测证,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主要病机为肾虚,虚为本,实为标,治疗上多以补肾填精,调补冲任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