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形刺管刺类群的演化、分类及其分带

来源 :中国地质科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fox5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泥盆系一石炭系界线的研究,由于古生代地层在世界各地均有广泛分布,不同国家和地区岩相区别较大,而且研究内容包含学科较多,一直都是古生物学家和地层学家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1979年,国际泥盆系一石炭系界线工作组决定,以牙形刺Siphonodella sulcata在Siphonodella praesulcata-S. sulcata演化谱系中的首次出现来确定国际泥盆系—石炭系界线。1989年,通过界线工作组投票委员的选举,法国的La Serre剖面最终被确定为国际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但是,关于泥盆—石炭系界线的研究并没有因此而终止,因为La Serre剖面在地层和牙形刺鉴定方面都存在很大问题,不能体现Siphonodella praesulcata-S. sulcata的演化谱系,并不是一条理想的国际界线层型剖面。2008年,国际地层委员会泥盆纪地层分会与石炭纪地层分会联合组建了新的国际泥盆—石炭系界线任务组。界线任务组的多数委员仍然认为原来的界线定义是可行的。不过,由于Siphonodella sulcata正型标本的遗失,Siphonodella praesulcata与S. sulcata之间存在较多过渡类型,缺乏统一的鉴定标准。现在界线任务组的当务之急是重新选择Siphonodella sulcata的新型标本(Neotype),解决Siphonodella praesulcata晚期分子与Siphonodella sulcata早期分子的鉴定问题,重新研究Siphonodella praesulcata-S. sulcata的演化谱系。本人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发现于北美、欧洲和中国的材料,对Siphonodella相关类群重新进行了整理,并对管刺类群各属的演化、分类和地层分带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取得以下儿方面的研究进展:1、识别出Siphonodella praesulcata的西种形态类型:S. praesulcata Morphotype 1和S. praesulcata Morphotype2;识别出S. sulcata的两种形态类型S. sulcata MorphotypeI和S.sulcata Morphotype 2,从而解决了S. praesulcata晚期分子和S. sulcata早期分子的鉴定分类问题,细化了S. praesulcata-S. sulcata的演化谱系和地层分带,同时也进一步证明1979年国际泥盆—石炭系界线工作组提出的界线定义是切实可行的。2、提出以Siphonodella sulcata Morphotype 1 在 S. praesulcata-S. sulcata演化谱系中的首次出现作为国际泥盆—石炭系界线的划分标志。3、识别出最早的管刺属(.Siphonodella)分子,并建立新种Siphonodella transitans sp. nov.;在早praesulcata带的起始期,Siphonodella transitans sp. nov.通过基坑后移至齿台1/5处,演化出S. praesulcata Morphotype 1,从而解决了关键的S. praesulcata起源问题。4、建立一个新属:优管刺属{Eusiphonodella gen. nov.),识别出本属包括的三个新种:Eusiphonodella intermedia gen. et sp. nov., Eusiphonodella guizhouensis gen. et sp. nov.和Eusiphonodella mulmaensis gen. et sp. nov.,并建立了本属的演化谱系。5、识别出原管刺属(Protosiphonodella)两个新种:Prolosiphonodella sinensis sp. nov.和Pr. robusla sp. nov.,并重新建立了该属的演化谱系;认为Prolosiphonodella sinensis sp. nov.是最早出现的管刺类分子6、根据新识别的S. sulcata Morphotype 1和S. sulcata Morphotype 2,把sulcata带细分为下sulcata和上sulcata带,并提出了相应的地层分带定义。7、把管刺属始管刺亚属Siphonodella (Eosiphonodella)提升为始管剌属(Eosiphonodella),并对该属的生物地层分带做了进一步的修订,认为levis带相当于深水盆地相区的下sulcata带,牙形刺Eosiphonodella levis的首次出现可作为识别浅水陆棚相区石炭系底界的标志。
其他文献
海洋微藻富含脂质,是获取油脂的良好生物来源。采用水酶法提取海洋微藻藻油,通过响应面法对水酶法提取海洋微藻藻油的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海洋微藻藻油的
对山西省农村民居的建筑年代、结构形式、地基基础、地形条件等进行抽样调查,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空间分布及抗震性能的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改进山
为解决500 kV来宾站埃尔斯特A1800型电能表硬件绝缘问题导致的变电站直流接地故障,根据《南方电网0.2S级三相多功能电能表技术规范》《DL/T 448—2016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将马铃薯淀粉和果胶干热改性产物应用于香肠中,分析香肠保水性、剪切力、质构特性、热力学性质及感官品质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共混干热改性果胶和马铃薯淀粉混合物有利于提高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由此,由夫妻二人与独生子女构成的核心家庭越来越多。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演进,一个特殊群体——"失独家庭"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
伤齿龙类是手盗龙类中较为独特的一支,时代从中侏罗世到晚白垩世,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中部)以及北美地区。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新标本,对中国伤齿龙类的系统分类、
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发展概况、工艺原理及特点,阐述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植物油脂提取中的应用情况以及该技术工艺最新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国内现阶段超临界流体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