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下称H. pylori)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以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密切相关,是胃癌的Ⅰ类致癌因子。近年来,随着耐药情况日益显著,传统治疗方案根除率越来越低,临床工作者不断尝试新方法试图提高成功率。研究目的:通过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探讨不同剂量雷贝拉唑、不同疗程含铋四联疗法H.pylori根除效果并分析各方案社会经济价值,旨在为临床医师在药物剂量及疗程选择上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方法:来自浙江省11个中心277例因相关症状门诊就诊行胃镜诊断为H.pylori相关性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H.pylori感染初治者,随机分入不同治疗组。A:雷贝拉唑10rmg+呋喃唑酮0.1g+阿莫西林1g+胶体果胶铋0.20g,BID,10天;B:雷贝拉唑20rmg+呋喃唑酮0.1g+阿莫西林1g+胶体果胶铋0.20g,BID,10天;C:雷贝拉唑10rmg+呋喃唑酮0.1g+阿莫西林1g+胶体果胶铋0.20g,BID,14天。所有入组患者疗程结束后停用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下称PPI)至少4周,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rea Breath Test,13C-UBT)评估H.pylori根治情况,并按依据意向性(Intention To Treat, ITT)分析和符合方案集(Per-protocol,PP)分析统计根除率,进行不同方案疗效评价并计算成本-效果比(C/E)。研究结果:1.不同方案根除率比较A、B、C三组方案H.pylori根除率根据ITT分析分别为65.2%(60/92)、72.7%(72/99)、70.9%(61/86),PP分析分别为68.2%(60/88)、79.1%(72/91)、74.4%(6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不同疾病状态根除率比较ITT分析,非糜烂性胃炎、糜烂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组根除率分别为68.7%(68/99)、66.2%(51/77)和73.3%(74/101);PP分析,三组根除率分别为73.1%(68/93)、70.8%(51/72)及77.1%(74/96),消化性溃疡患者组根除率最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不同年龄组根除率比较ITT分析,18~59岁年龄组根除率71.0%(164/231),60~70岁年龄组为63.0%(29/46);PP分析分别为75.6%(164/217)、65.9%(2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各方案成本-效果比各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0、2.7、2.6。研究结论:在雷贝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含铋剂四联10天疗程方案中,标准剂量与加倍剂量雷贝拉唑疗效相当。同时,延长含铋剂四联方案10天至14天并未显示出更好的疗效。本研究中含标准剂量雷贝拉唑10天疗程方案成本效果比最低,但上述三种方案根除率均未达到可接受的最低治疗标准,其中A方案远低于80%,故有待进一步探讨影响根除率低的其他因素。非糜烂性胃炎、糜烂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患者之间、18~59岁与60~70岁年龄组之间根除率无显著性差异。上述研究结果还需更大样本量的验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