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过程冲突既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须要面临的问题,也是教育教学研究者需要重视的问题。它由复杂的因素相互交织引发,可能产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所以,对教学过程冲突的理论建构有助于教师充分运用教学过程冲突的相关知识合理的处理教学过程冲突问题,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也有助于教育教学研究者进步厘清教学过程冲突的概念,挖掘教学过程冲突的本质,深入探究其原因,探寻更适合实际教学情况的解决策略。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论和教学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法、分析法和比较法对教学过程冲突进行了理论建构。界定了教学过程冲突的概念,辨析了教学过程冲突与教学冲突的区别,探究了教学过程冲突的本质、存在形态、发展路线、表现特征及成因,并提出了几种解决教学过程冲突的依据和策略。本文认为教学冲突是教师与学生基于不同的认识、观念与目的围绕教学活动而产生的一种对峙状态。基于这种理解,本文将教学过程冲突理解为它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追求自身价值或目的的同时受到了来自其它方面的对立与阻碍,从而产生的矛盾与对峙。这二者在某种狭义的理解上存在着一定交集,但如果依据具体的涵义进行理解,可以认为教学冲突无论是从主体涵盖范围还是其产生的原因上都比教学过程冲突更为广泛和复杂。所以确切的说,教学冲突包含教学过程冲突。教学过程中正是因为有了矛盾才产生了教学过程冲突,所以教学过程冲突是教学矛盾导致的一种结果,它是教学过程矛盾的下位概念,二者之间是上下位之间的关系。探究教学过程冲突的本质有必要探讨一下它的实质、发展路线、表现形态以及产生原因等问题。教学过程中正是因为教师与学生各自追求的价值与目的不同才产生了冲突,所以教学过程冲突发生的实质就是人们各自不同动机的对立。通过探究矛盾的发展路线,即“矛盾→解决矛盾→新的矛盾”,可以认为教学过程冲突的发展是遵循着“冲突→解决冲突→新的冲突”这一路线进行的。这种冲突通常以显性的或隐性的状态存在于教学过程中,有可能是语言冲突、肢体冲突也有可能是文化认知背景冲突、缄默知识冲突、价值观念冲突、情感冲突、期待冲突等。它们具有复杂性、潜隐性、逆转性的特征。这些冲突中有的会产生消极影响,有的则是有意义的冲突。意义性冲突可以在双方处理冲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转化为有效的动态教学资源,为教学所利用,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恶性冲突,充分利用意义性冲突。对于导致这些冲突产生的因素大致可以归结为观念的差别、目的的对立、行为的争执、认知的差异、体验的不同与情感的对立。而对于产生教学过程冲突的几种可能,本文从内外因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引发教学过程冲突的外因主要有,师生之间认知不同、动机对立导致的冲突;师生之间文化背景差异、价值观念取向不同、师生之间沟通不畅导致的冲突。还有可能是由教学过程的社会性层面引起的冲突,如,教学过程中各主体权利的对立导致的冲突,等等。引发教学过程冲突的内因主要有,教学过程中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不均衡产生的冲突或是在教学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种种冲突。要想合理有效地解决教学过程冲突,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提升专业能力、增加教学智慧,具用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地发现冲突。当教师处理教学过程冲突时应对教学过程冲突有全面、客观、正确的认识,应该给与冲突主体充分调适的空间,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解决策略。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冲突进行钻研、反思,建构自己对教学过程冲突的理解。需要教师不断地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解决冲突的经验以便能及时有效地化解教学过程冲突将教学过程冲突转化为促进教学发展的有效资源。需要教师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愿意用真情实感与学生交流,愿意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将更多的权利给予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发挥的空间。而学生也应该在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中,更加明白教师的教学用意,更好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到达学校目标。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更加清楚其他同学所表达的真实内涵,与其他同学更加默契地合作与学习,共同扩充知识、取得进步,从而减少教学过程冲突的产生,实现师生双向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