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背景下,许多学者开始反思“普世文明”兴盛的背后,带来的“地域文明”的逐渐消退。面对越发泛滥的“均一化”景观现象,人们对自己的审美与文化进行了深刻反思。1924年,针对全球性工业化生产以及经济剥削影响而出现的大量枯燥乏味、杳无个性的建筑,城市肌理的破坏,刘易斯·芒福德首次提出了具有批判意义的“地域主义”观点。近些年,一些风景园林工作者也开始注意到这一理论思想,并逐渐将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意识带入自己的实践当中。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事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一些高校开始建设新校区,并建立大学城。对于一所高校而言,其环境直接影响在校师生的生活、工作、学习与交流,一个良好的有特色景观环境会促进学生的交流,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发展。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趋向于重视人文精神、地域特征、场地实事、自然肌理的设计思维模式,这对于建立一所独具文脉特色的高校校园而言是很好的指导思想。本文试用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思想,以高校新区校园景观设计为研究对象,针对一些新校区出现的人文关怀的缺失、校园活力的缺失、校园特色的缺失、校园空间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并由此延伸,对基于批判性地域主义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同时,本文借助国内外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相关案例对基于批判性地域主义的风景园林设计特色进行佐证,并针对一些批判性地域主义与风景园林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这些工作有助于对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的理解,并针对一些基于批判性地域主义的风景园林设计实践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