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点”作为绘画艺术语言中一种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远远不止于一个符号那么简单,他带给我们是对中国书画艺术的无尽的思考以及研究。“点”在纸面上显得极为渺小,而在中国绘画以及书法的领域中,“点”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想想,中国书画,哪个不是由一小“点”组成而来的。尤其在中国山水画中“点”自然而然的被后人发挥、创造,演变为山水中的“点皴”和“点苔”或者用来表达远山的树林、茂密的枝叶以及云雾缭绕的风景。而“点”作为绘画最基本的符号,和线、面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历代的中国山水画,“点法”被无数大家所关注、研究,比如:五代董源、南宋巨然、北宋范宽、元代王蒙、清代龚贤、石涛。尤其是“米氏父子”对中国山水画“点法”的创新更是具有跨时代的重大意义,他不甘于传统的束缚,推陈出新,用自己对书画的诠释,重新审视“点法”的价值。而在近代的黄宾虹、李可染、潘天寿等画家,他们吸取古人的精华,加以自我的实践研究,对“点法”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意义。而在现代,随着中国山水画漫长的历史发展,“点法”因地域特征的不同和工具材料的改变以及审美方式的变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