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调查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分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主要表现,根据调查结果制定较有针对性的信息支持方案。2.将有针对性的信息支持运用于临床实践,研讨有针对性的信息支持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阶段进行。一是调查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83例住院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成人版对患者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二是干预研究,依据前期调查结果,参考相关文献,完善针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信息支持内容。选取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72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住院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指导,试验组在常规健康指导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基于前期调查研究结果所确立的针对性的信息支持。两组患者在住院当天及出院当天应用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成人版评估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结果1.调查研究部分:共有78例患者完成调查研究,样本回收率约94.0%。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平均总分是105.53±8.16分,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各维度条目均分从高到低依次是不明确性维度(3.65±0.28分)、不可预测性维度(3.57±0.41分)、不一致性维度(3.13±0.44分)和复杂性维度(2.62±0.34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保险类型、住院次数和病程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家庭人均月收入越低/首次住院或病程越短的患者,其疾病不确定感得分越高;在婚姻情况中,丧偶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得分最高。进一步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婚姻情况与病程进入其回归方程。2.干预研究部分:共有69例患者完成干预研究,其中试验组35例,对照组34例。干预前,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得分和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信息支持干预后,试验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平均总分是93.77±5.52分,干预前患者平均得分108.26±4.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维度得分上,试验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干预前平均得分109±4.01分,与干预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不明确性维度、复杂性维度和不可预测性维度的得分与干预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可预测性维度上,对照组患者干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组间比较显示,干预后对照组患者平均得分101±6.72分,对照组患者平均总分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各维度得分比较,不明确性维度(P<0.05)、复杂性维度(P<0.05)、不一致性维度(P<0.05)、不可预测性维度(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主要表现在不明确性与不可预测性。医护人员应有针对性地为患者提供疾病的临床表现、对生活的影响和疾病的进展及预后情况等重点相关知识信息,以提升患者对原发性青光眼的认知。2.临床上,医护人员为患者制定提供信息支持时,不仅在沟通交流时语言应通俗易懂,还需重视病程较短患者的信息提供,满足患者的信息需求,缓解其疾病不确定感。3.依据前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所确定的信息内容,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支持,有利于降低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丰富了临床护理人员为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临床护理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