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栽培稻的遗传多样性大大减少;而野生稻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中累积了很强的环境适应性和抗逆性。将野生稻的某一染色体片段导入进栽培稻,构建一批单片段代换系材料,进一步挖掘野生稻优良性状基因,是提高栽培稻的基因多样性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华粳籼74为受体、普通野生稻为供体,通过自交、杂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构建了一批野生稻单片段代换系,并对这些单片段代换系进行性状鉴定。主要结果如下:1、本研究共获得了114份不重复的单片段代换系材料,其代换片段总长度为1894.65 cM,相当于水稻基因组大小的1.24倍,覆盖长度为834.65 cM,覆盖了水稻基因组的54.77%,其中9条染色体的覆盖程度超过了50%。2、在2016早晚两季分别利用51份和93份单片段代换系材料对水稻20个性状进行QTL鉴定。两季共鉴定出236个QTLs,早季单独检出98个,晚季单独检出182个,其中有44个QTLs为早晚两季重复检出。20个性状中除穗总粒数未检测到QTL外,其他性状都有均有检出,分别有:抽穗期13个,株高21个,剑叶长7个,剑叶宽12个,有效穗5个,穗颈长7个,穗长3个,一次枝梗数4个,结实率2个,千粒重25个,粒长17个,粒宽11个,谷粒长宽比15个,柱头总外露率22个,柱头长19个,柱头总长19个,柱头宽16个,花药长11个,花药宽7个。这些性状的加性效应百分率的范围在0.60%(qGL8-2)到378.77%(qNL8-1)之间。在鉴定出的236个QTLs中,正效应QTL占总量的63.56%。3、利用代换作图法对单片段材料中所检测到的QTL进行初步定位,其片段长度在10cM以内的QTLs有49个,长度最短的QTL为q HD12-1和qGWT12-2,两个都为3.20cM。4、在本试验的14个主效QTL中发现了4个新Q TLs,分别为qNL8-1、qNL9-1qPES3-1、qPES12-1。此4个QTLs为本研究首次发现,有较大的利用价值。5、本研究结果发现了红米、黑色颖壳、散穗、芒性4个质量性状,其中红米、黑色颖壳、散穗以及芒性性状分别定位于第7、4、6和4号染色体上。散穗以及芒性性状可能为新的质量形状。本研究中构建了一套以华粳籼74为受体亲本,普通野生稻为供体亲本的单片段代换系材料,并利用此材料鉴定了一批QTL。研究结果充实且可靠,不仅丰富了本试验室的单片段代换系文库,也为在普通野生稻中发现的优良性状进一步在育种中的利用和基因的精细定位奠定了可靠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