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村城市化与现代化的迅猛发展,乡村聚落,作为乡村社会活动的载体和容器,也不可避免地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转型时空。由量变集聚到质变转化,乡村聚落各个层面旧有的形态结构逐步开始解体,而重构的形态结构却兼融合理与不合理,代表进步也充满了危机,其中诸多的环境矛盾问题显然已经成为束缚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本文以关中地区为例,从人居环境科学角度,探讨乡村聚落各个层面环境转型的矛盾问题及其良性发展途径。主要采用调查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务实性基本研究方法,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融合社会、经济等等其它学科的科学知识,透过关中乡村聚落转型中的诸多混沌现象,剖析其演进的动因和动力机制,从理论高度进行科学反思,提出其整合与重构的基本方向和途径,并实践性地探讨了灵泉村传统聚落有机更新的适宜性模式。
首先,论文总体把握关中地区乡村聚落环境形态转型的现实状况、特征与问题,明确指出乡村聚落环境形态“空废化”及其衍生的聚落环境形态“分散化”是其转型中存在的主导性问题,同时又是本地区严重的普遍性问题;乡村聚落形态结构的转型是聚落内外社会经济与环境诸多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返回来它又严重反效应于聚落的各个方面及层面。乡村聚落环境形态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紧扣国家发展战略,依循乡村聚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趋势和特点,兼顾其环境演变的基本特征,基于整合的思想、高效的目标和长远的利益,从区域、聚落、邻里和宅院各层面全面推进,从社会、经济、环境和管理各领域综合应对。其中,论文创新性提出“空废化”的概念及其量化分析指标。
其次,论文从理论高度,深入剖析了乡村聚落形态结构的演变规律,提出了整合与重构的乡村聚落有机更新方法论思想,总结了地区建筑学思想理念,尝试性触及乡村聚落规划思想与方法的适宜性变革。其中,最核心的要点为:其一,基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外部资金投入的无力而适宜性提出“整合”与“重构”的关中地区乡村聚落转型思路;其二,基于关中乡村聚落群的流变趋向与潜在效应而提出“扩大乡村聚落”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构本地区村镇体系结构关系的基本思路。
最后,论文以典型研究对象之一的灵泉村传统聚落为例,通过对其在城市化与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实现整合与重构的思想、模式及规划对策研究,试图探寻积极保护乡村传统聚落建筑文化遗产的模式以及实现乡村聚落现代转型的适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