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与重构——关中乡村聚落转型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w2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村城市化与现代化的迅猛发展,乡村聚落,作为乡村社会活动的载体和容器,也不可避免地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转型时空。由量变集聚到质变转化,乡村聚落各个层面旧有的形态结构逐步开始解体,而重构的形态结构却兼融合理与不合理,代表进步也充满了危机,其中诸多的环境矛盾问题显然已经成为束缚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本文以关中地区为例,从人居环境科学角度,探讨乡村聚落各个层面环境转型的矛盾问题及其良性发展途径。主要采用调查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务实性基本研究方法,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融合社会、经济等等其它学科的科学知识,透过关中乡村聚落转型中的诸多混沌现象,剖析其演进的动因和动力机制,从理论高度进行科学反思,提出其整合与重构的基本方向和途径,并实践性地探讨了灵泉村传统聚落有机更新的适宜性模式。 首先,论文总体把握关中地区乡村聚落环境形态转型的现实状况、特征与问题,明确指出乡村聚落环境形态“空废化”及其衍生的聚落环境形态“分散化”是其转型中存在的主导性问题,同时又是本地区严重的普遍性问题;乡村聚落形态结构的转型是聚落内外社会经济与环境诸多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返回来它又严重反效应于聚落的各个方面及层面。乡村聚落环境形态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紧扣国家发展战略,依循乡村聚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趋势和特点,兼顾其环境演变的基本特征,基于整合的思想、高效的目标和长远的利益,从区域、聚落、邻里和宅院各层面全面推进,从社会、经济、环境和管理各领域综合应对。其中,论文创新性提出“空废化”的概念及其量化分析指标。 其次,论文从理论高度,深入剖析了乡村聚落形态结构的演变规律,提出了整合与重构的乡村聚落有机更新方法论思想,总结了地区建筑学思想理念,尝试性触及乡村聚落规划思想与方法的适宜性变革。其中,最核心的要点为:其一,基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外部资金投入的无力而适宜性提出“整合”与“重构”的关中地区乡村聚落转型思路;其二,基于关中乡村聚落群的流变趋向与潜在效应而提出“扩大乡村聚落”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构本地区村镇体系结构关系的基本思路。 最后,论文以典型研究对象之一的灵泉村传统聚落为例,通过对其在城市化与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实现整合与重构的思想、模式及规划对策研究,试图探寻积极保护乡村传统聚落建筑文化遗产的模式以及实现乡村聚落现代转型的适宜之路。
其他文献
该文主要以西方当代建筑类型学理论及其设计方法为研究对象,尤其是它对建筑形态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综述类型学理论起源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针对现代建筑之后直到现在(
自从美籍华人J.P.T.Yao在1972年首次提出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的概念以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致力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从控制理论的研究到试验验证、再到实际工程的应用,已
目前我国存在一部分封闭的旧集合住宅街区,它们带来了城市道路运行效率低、街区活力弱等城市问题。因此,推广具有优化城市结构、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增强街区活力的“开放街
城镇空间结构是城镇各种要素在城镇空间的分布关系,其实质是城镇各种要素功能组织在地域空间上的投影。城镇空间结构是不同历史阶段城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积累,并随着城
产业集聚区是产业集聚的空间形态,实现产业集聚、人口集聚、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有效途径。产业的集聚,有利于基础设施实现共享,从而带来规模经济效益。科学发展产业集聚区是当
学位
"居住小区"模式是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的理论依据和主要形式,它起源于计划经济年代,具有内向性和自完整性的特征.在当前我国经济体制和城市性质等方面都发生深刻变革的情况下,
在当今中国日新月异的城市化进程中,一系列沉重的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城市交通需求总量迅猛增长,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逐步枯竭,大量汽车尾气致使城市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伴随而来的还有环境污染等人居环境问题。毫无疑问,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人居环境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由于城市恶性发展带来的环境质量下降等城市问题,使得人们不断寻求和探索良好“人居环境”的热情日渐高涨。绿道的产生正是在人们渴求改善城市绿色空间环境、建立人性化绿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