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拟声词是通过摹拟声音的方式形成的一类词。拟声词是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都具有的,其产生、创制和使用都与整个人类社会息息相关。拟声词作为一种语言符号,与其他词汇一样具有任意性、社会性和系统性等特征,具备了语言符号的共性。拟声词的创制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人们掌握的拟声词都是由此所在的语言社会环境中习得的。拟声词的语音形式总是符合该语言的语音系统的组合规律。虽然拟声词具有语言符号的共性,但因为它是用语音摹拟自然声音,这种以音记音的特点又使得拟声词有别于以音记物记事的一般词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的音义结合具有一定的可论证性、灵活性。某些拟声词可根据自然声音临时创制。自然声音是丰富多彩而又变化多端的,所以人们除了对通用的拟声词必须强制遵守外,也可以根据自然声音临时创制某些特殊的拟声词。拟声词在上古时期就成了中华民族拟声状物的重要工具,到了现代,拟声词更成了汉语词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很多名词都是由拟声词转化或构成的,如“蝈蝈儿”、“蛐蛐儿”、“布谷鸟”、“乒乓球”、“打嗝”、“哑巴”等等。同时拟声词在构词方面也具有很强的功能。通过运用拟声词,人们直接把事物、人与自然现象的声音描写出来。拟声词与一般词语不同,它把所要描写的声音生动、逼真地表达出来,增强语言表达的艺术效果,使听者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它模仿自然界千变万化的各种声音,造成语言表达上的声音美、节奏感,使语言表达得形象和谐、丰富多彩,富有修辞效果。作为一个留学生,本文作者注意到汉语中拟声词很丰富,应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创造手法也很灵活。但是历来没有受到语言学界的充分重视。虽然有些人研究过拟声词,但往往只注重形式描写和若干句法分析以及拟声词的修辞效果方面的研究,关于拟声词的语义和用词方面的分析研究还不足。也正是由于缺乏对拟声词的全面研究,我们现在才有重新对其进行研究的必要。本论文主要以‘语音象似性’为理论基础,从造词、构词和用词的三个不同层面对拟声词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主要采用语言事实描写、类型比较和结构分析的研究方法,从语音、语义、语法、修辞等方面探讨汉语拟声词。本论文共分八章,每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引言:说明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综述前人汉语拟声词研究的范围、方法以及语料来源。第二章为拟声词的定义和词类归属问题:1.介绍不同语言里如何给拟声词定义,解释拟声词和与它类似的术语,区分拟声词与口技。2.综述以往学者对拟声词词类问题的研究。3.从语法功能的角度探讨拟声词的类属问题,主要解决拟声词的虚实问题,并揭示拟声词在虚实问题上是如何不同于形容词、副词、语气词和叹词的。4.从语义的角度看拟声词的词类归属。第三章为拟声词的符号性问题:先谈拟声词的能指和所指以及拟声词是否具有概念性。其次,探讨拟声词与语音象似性的关系以及语言的起源与拟声词的关系,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角度来研究探讨拟声词。以“语音象征论”(phonetic symbolism)作为本论文的理论依据,首先说明普通语言学上所说的语音象征的定义及其语言学上的地位和意义;其次,以语言符号理论来探求拟声词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第四章为汉语拟声词的分类:汉语拟声词可以按结构形式或表达对象的不同来分类。本文按两个分类法对拟声词作了分类。本章按表达对象对拟声词进行分类(按结构形式的拟声词分类在第五章第二节“结构特点”部分具体分析),并用语料来研究拟声词的实际运用。汉语拟声词,按描写对象可分为关于人的、关于动物的、关于自然现象的、关于事物的拟声词。汉语拟声词是一个开放性的词语集合,词语和语义之间的关系不是一对一的,多义拟声词也比较多。这种分类的目的在于说明拟声词的结构模型和实际用法,并使其成为进一步研究拟声词的一种可行的方法。第五章为汉语拟声词的特点。本章认为语言之间的搭配关系是很重要的因素,搭配关系的不同会影响语言的表现层面。搭配的选择有语法上的选择、文字上的选择、语音上的选择。本章从语法、语音和语义等语言的不同层面对拟声词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拟声词具有以下4个特点:1、文字:拟声词大多数用“口”字旁的字。汉语拟声词有多种书写法。其中有些字是多音词。定型的拟声词大多是从古代沿用下来的,多为叠韵的双音节词。它的书写形式和所代表的声音都比较固定,没有一定的语言环境也能知道它指的是什么声音。2、结构形式:可分为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拟声词。按音节结构,可分为A型、AA型、AB型、AAA型、AAB型、ABA型、ABB型、ABC型、ABAB型、AABB型、ABAC型、ABCB型、ABCD型、ABBB型。多为是联绵词形式的。汉语音节多为V型或CV型结构。汉语音节也有VC结构的,但这里的辅音只限于“n”和“(?)”音。汉语拟声词,CV型的汉字最占优势。其次为CVC型的汉字。汉语拟声词VC型最少。汉语双音节拟声词,CV+CV型的拟声词最占优势。3、句法:汉语的拟声词常独立成句。这是拟声词最显著的性质。此外,句中主要充任修饰语,尤其是状语。还可以作谓语、补语、定语。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作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