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rrative Makes the Classic: An Interpretation of Herzog in the Light of Classical and Postclassical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b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索尔·贝娄是继海明威和福克纳之后最负盛名的美国当代小说家。他的小说体现出了极高的思想价值,他将自己对人类的透彻理解和对人类当代文明的精妙分析融入作品之中。《赫索格》是索尔·贝娄的代表作,在他的整个创作历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真实地表现了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中的苦闷与迷惘,追寻与探索。这也是他涉及社会问题最多的一部小说,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分析精妙,手法多样,是贝娄小说叙述艺术的典范之作。
   贝娄在《赫索格》中的突出成就在于叙事技巧的运用。本文试图运用叙事学理论分析《赫索格》,研究该小说独特的叙事策略,解释小说中叙事技巧的实际功能,这将有助于对小说人物与主题的理解。论文共分五章,另外加上引言和结论。
   引言部分是对全文的一个概括介绍,包括索尔·贝娄的生平、主要作品,《赫索格》的主要内容,以及国内外批评家对该小说的评论和选题原因。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叙事学的发端、发展以及热奈特和米勒的叙事理论,并对本文中涉及到的四个方面(叙述层、叙事时间、聚焦和叙事线条)的相关术语进行概括和界定。
   第二章从叙述层的角度分析《赫索格》。小说《赫索格》有三个叙述层。小说开始赫索格的叙述为第一叙述层;在这一叙述层中,赫索格对过去的五天进行回忆,这些回忆建构了第二叙述层;而过去五天的回忆又被赫索格对自己一生的回顾与反思所充斥,进而构成了第三叙述层。独特的三个叙事层使得《赫索格》的结构乍看松散,甚至有点杂乱无章,但正是这三个跳跃、转化的叙述层构成了整个小说的主干和主要框架。
   第三章从时序、时距和时频三个方面对《赫索格》的叙事时间进行了分析。时序方面,小说中出现最多的是倒叙,主人公处于不断的回忆状态。时距方面,贝娄主要使用概要和场景,时距随着小说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时频方面,贝娄擅长运用重复叙事,讲述多次发生一次的事件。
   第四章从聚焦的角度分析了《赫索格》。小说主要采用了内聚焦,同时也伴有一定的外聚焦。两种聚焦方式的混合使用给塑造人物以及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而小说中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转换所形成的张力则增加了作品的深度,引发了读者更多的体会和感悟。
   第五章,依据米勒的叙事理论,从线条的中部和末尾对《赫索格》的叙事线条进行分析。叙事线条的中部总是某种形状的可视图形,小说《赫索格》的线条中部呈现出的这个可视图形是一个同心圆。叙事线条的末尾有两种情况:打结和解结,《赫索格》的线条末尾是解结的状态。
   最后一部分是结论。索尔·贝娄的叙事技巧是理解他的影响深远的作品的关键之所在。《赫索格》是一部现代主义小说,对其进行叙事分析是切实可行的,具有一定意义。对该小说叙事技巧的研究能够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它独特的艺术效果,有助于我们对小说主题和故事内容的全面理解。其作者索尔·贝娄是一位真正的叙事及表现大师。
其他文献
《中国文论》是宇文所安向西方读者和学者介绍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经典文本的专著。本文从文学批评史和文学理论研究的框架下考察了《中国文论》的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文论》的研究方法;二是其理论阐释的特色及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文论》的研究方法是在文本精读的基础上,通过历史的、跨文化的大语境考察文本的方式。在探讨文本的释义、文学认识的中西差异、文本背景、理论传承、相互影响等方面后,在文本中寻找文学思想演
学位
盂县位于山西省中东部,隶属于阳泉市,盂县方言属晋语并州片.到目前为止关于盂县方言研究的资料尚不多,稍成系统者还局限在宋欣桥先生的《盂县方言志》.语音方面的主要成果是用传统的耳听手记的研究方法得出来的,语法方面只进行了粗略的描写,末成系统.本文以盂县方言后缀"子"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获取"子"音高、音长、音强、音色方面相关的数据,在盂县方言和普通话之间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子"的语音特性.
学位
近年来,文学与新闻的相互渗透越来越受到评论界的关注,文学作品中常常借用新闻叙事,新闻报道中也不乏文学叙事技巧。美国女作家琼·狄第恩是将新闻叙事与文学叙事相结合的集大成者,但是国内对这位作家还比较陌生。针对国内对琼·狄第恩研究的缺乏,本文意图从琼·狄第恩具体英文原著入手,运用叙事学理论,从叙事者、叙事视角等角度,从其非小说中的文学叙事、小说中的新闻叙事来探讨狄第恩的叙事策略以及文学叙事与新闻叙事的融
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巫术无疑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它赋予原始人类解决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因此当两晋时期的人们饱受战乱之苦,人生无常的危机感后,两晋志怪小说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巫术来抚慰人们的心灵。这些巫术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两晋志怪小说。本论文主要选取巫文化中的巫术灵物这一视野,来挖掘两晋志怪小说的崭新内涵。  第一部分主要是对论文论题的确立、巫文化内涵的确定,并对巫术灵物的概念进行了一个界定。巫术对
学位
罗兰·巴特曾说过:“有了人类历史本身,就有了叙事。”无论在小说故事、影视作品,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叙事都无处不在。  在后经典叙事学已占据主流地位并宣布经典叙事学已经过时的当下,我仍然将此文根基于经典叙事学。因为始终无法脱离文本结构本身来谈相关的语境。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尔罕·帕慕克赋予其作品神秘莫测的色彩,就像他作品的书名有白有红有黑还有别样的色彩一样,其作品内容更是丰富得像一部伊斯兰
学位
学位
何其芳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文学评论家。我们把他1931年至1949年的诗歌和散文创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品唯美,艺术上精致,后期作品毫无艺术特色,成为政治传声筒。何其芳前后的变化,被学者概括为“思想进步,创作退步”,并称之为“何其芳现象”,我们分析前后期作品变化及其“何其芳现象”对了解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命运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一部分绪论。创作主体意识在前后期作品中分别经历“
学位
期刊
本文从爱的缺失与寻觅角度,对杜拉斯和虹影小说中的“跨国情人”进行比较研究。其中,杜拉斯和虹影有相似成长背景,虹影坦言受到前者影响,她们深受东西方文化熏陶,均获得东西方极大好评,作品中“跨国情人”独特的背景、人物特殊身份,他们与作者同样“爱的缺失”,文化背景的不同促使多方面的异同,“寻觅爱”的过程,他们不同的观念与行动产生冲突与融合,很值得研究。  本文试图以弗洛姆精神分析等理论,同时结合哲学、美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