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差距的拉大,二元经济结构的客观存在,在当今中国已是毋庸讳言的事实。研究历史上教育投资成功的范例,汲取历史智慧,寻求适合落后地区的教育投资模式,具有现实意义。新桂系统治时期的广西,教育投资取得了举国瞩目的成就。但新桂系的教育投资研究至今尚属薄弱环节。 本文对新桂系中学教育投资行为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探寻中学教育投资的历史轨迹和规律,总结其投资绩效及成功原因,论证偏向子集中的中学教育投资体制的历史和区域合理性。文章分六个部分:清末民初广西中学教育投资概况;新桂系中学教育投资体制的演变轨迹;新桂系中学教育投资筹措与分配结构分析;新桂系时期政府、市场两种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与教育投资公平、效率的探讨;新桂系中学教育投资的地位及其差异性;新桂系中学教育投资在广西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本文认为,政府投资教育有利于安排巨额的启动资金,解决投资存量不足的问题;政府投资教育有利于实现投资布局平衡;政府投资是应对突发性、偶然性因素的最有力的力量;政府投资教育具有规模效率;政府教育制度、政策、管理体制有利于提高中学教育投资效率。但是,从微观层次来说,私立学校比公立学校质量和效率更高。私立学校直接面向教育市场,对服务对象(而不是政府)负责,它根据服务对象需要提供教育类型,因而也更加有效。在学校自身的发展上,私立学校比公立学校有更多的自主权,它更多地依靠学校管理者作出关键的决策,因而在学校运转和投资上更为灵活。合理的中学教育投资应该是:既可以避免高度集中、单纯依靠政府投资与管理所可能造成的教育投资配置过死、不灵活以及低效率和严重浪费的弊端,也可以防止过度分散、主要依靠市场和私人自主决策管理所可能引起的中学教育任意发展和功利化倾向的不良后果。两种教育投资力互相补充,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相得益彰。 新桂系时期,广西运行的是一种偏向于集中的教育投资体制。建立了完整的教育财政,由政府作教育投资决策,依靠政府计划、干预和统筹中学教育投资。同时,适度下放教育投资权限,许可私人投资介入中学教育市场。这是民国时期比较独特的教育投资模式。作为后发型现代化国家,政府作为有组织的力量应该承担更多的教育投资责任。教育投资的长期性、迟效性、相对稳定性决定了教育的宏观决策由政府作长远规划、整体安排。通过纵向上与旧桂系相比,横向上与江浙模式,乡村建设派模式相比,投资效果上与全国参照系相比,证明了它是一条符合广西省情的、富有自身特点的投资之路。新桂系中学教育投资为广西培养了大量的地方建设人才,通过人力资本的使用,广西建设纲领“三自三寓”政策顺利实施。广西成为当时全国知名的“模范省”。 本文是对广西教育投资史的初步探讨,错漏之处,恳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