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克智”传承机制及其教育学意义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debaotogo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克智”为研究对象。作为口头论辩活动,“克智”既是一种言语行为,一种对话艺术,也是人们讲述传统,探求知识,明辨事理,讲述历史的一种口头交流和传播方式。“克智”具有“诗性”,至今活跃在彝族民间,与古希腊的“舌战”传统相呼应。论文提出了研究克智这种独特传承方式的必要性。界定了克智等相关概念的内涵,介绍了本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并对人类口传及其克智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梳理和评价。论文介绍了“克智”传承背景,反映出“克智”传承的独特方式与其传播的语境息息相关。追溯了人类口传的起点及其“克智”的来源,描述了“克智”演述的整个过程。分析了“克智”音律的特色,指出了作为音节文字的彝语,其表音和构词的特殊性为彝语韵文的组句在音节、韵律等方面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论文对“克智”的传承机制进行系统分析,从理论上为解释民间口头传承方式及其背后的思维方式做出新的探索。对“克智”传承背后的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特别是对论辩中流露出的思维方式和民族精神。“克智”口头论辩在演述中充分流露出了追根溯源的诗性思维及其民族精神。凉山彝族“根骨”观念下的溯源精神,家支宗法谱系下的父子连名,以及诗性思维,共同构筑了独特的“克智”口头文化传统。论文揭示了口传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考察口传与书写的历史,揭示了口传与书写经历了一个从关联到断裂,并将走向结合的过程。口传是人与生俱来继承的能力,如同我们的双手,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这样的一种继承不会迅速地被书写所取代。我们不能以“目前”的观念看待口传,口传的历史及其漫长,它是一种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其价值或者地位等于书写,口传既是书写的前提也是书写的归宿。口传与学校教育并非水火不容,二者将长期共生共荣。从口传的角度来审视教育,教育有着许多口传的特质。论文阐释了“克智”传承的教育学意义。文字出现后,口传并没有消失而与之并存,这是教育意义的凸显。“克智”是具有“存在”“对话”“诗性”等教育意义。它运用身边的事物进行对话,进行思维的训练。真正的思想是对话,口传是人类流传的重要方式。论文分析了“克智”传承对我们教育教学的启示:改变观念,正确对待口传文化;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调整学校教育的内容;改进学校教育教学方法。
其他文献
<正>学生公寓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据调查,大学生近三分之二的在校时间都是在寝室度过的。学生公寓的
住房保障是关系房地产行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制度,目前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着一些缺陷,需要加以改进。本文通过对德国、新加坡的住房保障制度的介绍和分析,剖析了
用X射线荧光光谱滤纸片法,测定了水化时间不同的C3A水化液相中Ca和Al的离子浓度.对以分析纯硝酸铝、硝酸钙配置的人工标样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其标准曲线线性好,可基本消除基
灰色预测模型在解决统计数据较少和不确定问题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笔者分析了高考录取分数线的特点,建立了GM(1,1)预测模型,进行分数线的预测。并以某高校各个专业的录取分
采用经中国核电认可的ANSYS有限元软件作为模拟计算工具,模拟某电厂主储油罐两种相同工况下储油罐地脚螺栓受力,要兼顾混凝土中钢筋的位置和满足螺栓距离要求,完成受力分析。
通过差分指数平滑法和灰色预测方法研究各高校录取分数线的预测问题,得出预测数据。对不同的预测方法进行结果分析对比,得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
现如今,人们的日常活动大多在室内进行,导致基于位置感知的应用的激增,对于位置服务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室内定位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难点:首先,障碍物,干扰源较多,室内环境呈现
偏振匀滑(PS)技术利用正交偏振光不相干的特点,通过两束或者多束正交偏振光在靶点叠加,实现焦斑空间分布的均匀化,从而实现对靶面的均匀辐照。虽然国际上已有在ICF装置上应用
教育投入是影响教育发展的关键,因此教育经费问题就成为发展教育事业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基于义务教育的产品属性,虽然世界各国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传统上千差万别,
正确认识注水后储层物性的变化规律对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有着重要的意义。文中对冀东高尚堡油田沙三段2+3亚段(Es32+3)储层特征展开研究,通过对重点井样品注水前后孔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