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互冲撞,导致青藏高原快速抬升和高原物质的向东流动,受稳定的华南块体的阻拦,高原物质向东南方向流动。云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大地构造位置十分特殊,构造非常典型,跨越多个地质构造单元。青藏高原物质东移以及向南的偏转造成了云南地区复杂的构造运动,强烈的构造变形,频繁的强震活动。大量的地震事件为探讨云南地区精细的区域构造应力场提供了数据基础,通过研究该地区地震震源机制和构造应力背景,对认识这个地区强震发生过程和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利用云南、四川台网80个固定台站和200个流动台记录到的2008年1月至2018年6月M≥3.0地震的宽频带波形记录,采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Zhao et al,1994;Zhu et al,1996)计算得到了云南地区(21o29oN,97o107oE)627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分析了云南地区地震空间分布特征和震源机制解P、T轴空间分布特征。其中走滑型地震370次,占59%,正断型地震135次,占21%,逆断型地震64次,占10%,空间分布与当地活动构造基本吻合,云南大部分地区以走滑型地震为主,尤其是滇中块体内部主要表现出走滑运动,云南东北部与四川盆地交界地区以逆断层为主,显示强烈挤压特性,云南西北部、西部(如德钦-中甸,丽江等)正断层居多,拉张作用明显。然后利用这627个地震震源机制解,联合收集的80个1976年至2016年M>4.5地震的gCMT(global Centroid Moment Tensor)解,使用区域构造应力阻尼线性反演方法(Hardebeck et al,2006),将研究区域划分成0.3o×0.3o的网格,计算每个网格内的应力张量,通过计算应力张量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来求解每个网格内主应力的方向和相对应力值,得到最大、最小和中间主应力相对大小和方向,最终共获得364个网格点的应力张量和主应力。云南大部分地区应力场性质以走滑型为主,最大、最小主压应力轴近水平。在腾冲火山地区、会泽区域、丽江-宁蒗区域、德钦-中甸区域应力性质以正断为主,呈现拉张应力状态,最大主压应力轴σ1近垂直,最小主压应力轴σ3近水平。云南东北部与四川盆地交界地区,最大主压应力轴σ1近水平,最小主压应力轴σ3近垂直,呈现出挤压应力状态。分析认为云南地区应力场整体受控于印度板块向北、北东方向推移以及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物质东流产生的动力源,局部地区也受块体内部相互作用、块体与断裂带相互作用产生的区域性动力作用。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与GPS速度场、上地壳剪切波快波偏振方向对比发现,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与GPS速度场方向一致性较好,与上地壳剪切波快波偏振方向在某些区域一致,但在有些区域两者方向有很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