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传统的隐喻研究把隐喻看作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修辞手段。20世纪80年代初Lakoff和Johnson出版了Metaphor We Live by一书,标志着人们对于隐喻的研究从传统的修辞学转向了认知角度。根据Lakoff和Johnson (1980)的观点,概念隐喻不仅存在于人类的语言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的思维活动中。隐喻的本质在于通过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的认知活动。Aristotle (1954)认为政治演讲是一种有效的社会政治手段,可以用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以前很多学者就从修辞学和语用学角度研究政治语言。近几十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从隐喻角度研究政治语篇。国家领导人在大学校园的演讲属于政治语篇,具有鲜明的目的性、鼓动性和劝谏性等特点。从概念隐喻角度来研究此类政治语篇能够增进人们对美国文化及政治、经济及其他领域意图的了解。本研究语料来自中美国家领导人国外大学校园演讲,以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对比分析中美国家领导人大学校园演讲中使用隐喻的类别与频率,找出相似性与差异性并探讨其原因。研究数据表明,两种语言的校园演讲中共有的五大概念隐喻主要有:建筑隐喻,人体隐喻,旅途隐喻,自然隐喻,植物隐喻与战争隐喻。纽带隐喻和戏剧隐喻是美国校园演讲中特有的,围棋隐喻与圆圈隐喻是中文校园演讲中所特有的。使用相同的概念隐喻是因为全人类对于世界有着相似的体验与认知。使用不同隐喻的原因主要是中美深层文化存在不同,体现在历史、政治和价值观等方面。研究还发现两国领导人都倾向于借助大量的隐喻去映射抽象的政治概念,从而有效表达自己的政治观念和愿望以达到交流、传播并激励受众群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