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人类正逐步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迈进,城市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已进入到一个由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要素驱动转变的新阶段。在上述背景下,研发作为知识创造与技术创新的现实途径和重要来源,对于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已由产业全球扩张进入到研发全球扩张的新阶段。其中,作为跨国界知识流动载体的跨国公司在研发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主要作用。跨国公司研发网络的全球扩张与地方镶嵌,带来了技术创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空间转移与重新整合。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在某一城市空间范围内的持续集聚的同时,与本土研发资源不断交互融合,推动国际研发城市(International R&D City)这一新型空间形态与城市功能的形成与发展。国际研发城市是一个颇具开创性的研究命题,不仅在国内学术界涉足者寥寥,即使在国外也鲜有学者涉及。目前,学术界对于该领域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研究内容也多局限于一般的概念探讨与案例分析,并缺少全球层面的统一性把握,其相应的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国际研发城市建设的现实发展与实践需求。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国际层面的观察视野出发,力图通过系统研究,建立一套较为严密和科学的学术概念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来搭建一个合理的国际研发城市形成与发展机制的理论解释框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回顾国内外的相关理论研究进展,从创新型城市与世界城市相结合的理论视角出发,厘定国际研发城市的基本概念,明确其核心特征、本质内涵、空间尺度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来作为本文研究的工作基础与逻辑起点。在界定了国际研发城市的基本概念之后,紧随而至的任务就在于识别与判定当前世界上有哪些城市可以称之为国际研发城市。跨国公司是全球研发活动的主导力量,并通过研发全球化构建了全球研发网络的基本骨架。有鉴于此,本文借鉴世界城市的研究理论与方法,从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空间组织切入,通过对全球170余家跨国公司高等级研发机构区位分布与集聚程度的考察,以城市为空间尺度勾勒出跨国公司研发网络的地理格局,确定全球研发网络的空间节点,并将其作为识别与判定国际研发城市的核心特征指标。在上述工作完成之后,本文利用代表城市研发产出的国际专利统计数据就国际研发城市的运行特征与发展类型进行刻画与归纳。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国际上有关研发的数据如研发投入、研发强度、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等大都局限于国家或省(州)域层面,基于城市尺度的研发统计数据极其缺乏。在此条件下,本研究本着可行性和统一性的原则,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供的国际专利数据库平台为基础,构造专利申请总量、专利申请密度、专利申请的年均增长率、专利申请的外资依存度等若干指标来深入透视国际研发城市的研发运行特征与发展类型,力求使定量分析的结果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出当前国际研发城市的现实状况。城市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城市的第二本质”,在研究国际研发城市问题时也应当采用联系的视角来进一步分析国际研发城市之间的网络联系结构与演变趋势。基于此,作者以城市体系和网络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从研发合作的观察视角切入,采用国际专利合作申请数据表征研发合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国际研发城市之间的网络联系图景与发展演变轨迹进行刻画,并分析国际研发城市之间的网络联系结构与主要特征。基于个案的区域研究是经济地理学的经典研究方法。接下来,作者将主要采用案例剖析的研究方法,在众多城市中选取硅谷、班加罗尔这两座颇具典型性的国际研发城市进行全面解析。一方面,以历史的眼光回顾其发展历程与演变轨迹,深入解析驱动其研发与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力争透过现象看本质,来深层次洞察推动国际研发城市崛起的各种力量源泉,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新经济增长、研发全球化、全球价值链以及城市创新系统等理论与分析工具来搭建国际研发城市形成与发展机制的理论解释框架,另一方面,期望通过上述城市的个案研究,归纳出不同类型国际研发城市独具特色的成长路径与发展经验,为我国国际研发城市的建设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最后,本文将研究视野转回中国,提出从“世界工厂”到“研发城市”的发展战略,在对国内主要城市创建国际研发城市的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国际经验为我国国际研发城市的建设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