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生物质燃料的碳中和与可再生属性,可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发挥积极作用。第二代含氧生物质燃料2-甲基四氢呋喃(2-MTHF)是一种环醚,近年来,其因清洁、持续和可再生等特点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替代燃料。制备工艺取得的重大突破将推动其广泛应用。燃料在实际生产、使用及存储过程中,一般采用加压方式。如遇意外,极易发生高压泄漏等火灾事故。因此,开展2-MTHF在不同压力下预混燃烧特性及火焰抑制的研究,对其火灾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6183,52006209); 香港研究资助局科研资助基金(9042644,CityU 11205518;9043135,CityU 11202721); 博士后自然科学基金(2018M632550); 天津大学发动机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基金(K2020-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质燃料的碳中和与可再生属性,可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发挥积极作用。第二代含氧生物质燃料2-甲基四氢呋喃(2-MTHF)是一种环醚,近年来,其因清洁、持续和可再生等特点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替代燃料。制备工艺取得的重大突破将推动其广泛应用。燃料在实际生产、使用及存储过程中,一般采用加压方式。如遇意外,极易发生高压泄漏等火灾事故。因此,开展2-MTHF在不同压力下预混燃烧特性及火焰抑制的研究,对其火灾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压力对于燃烧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其不仅可以影响反应速率和层流火焰传播速度,还会使火焰受到的胞状不稳定性扰动发生改变。火焰前锋面在自身不稳定性及外界扰动的作用下会生成大量褶皱、裂纹和胞状结构,这些结构会随着火焰的扩展不断加密,火焰前锋表面积随之迅速增大,导致火焰进入自加速传播模式。胞状不稳定性是火焰自湍化发生的前兆,甚至会导致爆燃及爆炸。球形火焰法是研究层流预混燃烧特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可实现高温高压及宽当量比工况下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精确测量和胞状不稳定性研究。宽压力范围的层流火焰传播速度是验证和完善燃烧反应机理模型的重要依据,也是湍流燃烧及火灾仿真的重要输入参数。2-MTHF燃烧特性研究工作开展较晚,不同压力下基础实验数据尚未完善,胞状不稳定性演变规律及火焰抑制的研究也十分匮乏。基于此,本文建立和完善了实验及数值计算平台,对不同压力下2-MTHF球形火焰传播特性及抑制方法展开了详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升级了燃烧弹实验系统。为降低重复实验引入的当量比波动,改造了进气管路,增设了外置预混罐,单次配气可实现多次测量,提高了实验效率;针对高沸点液体燃料的汽化问题,为燃烧弹及预混腔定制了可拆卸式的加热套,扩充了实验的边界条件;建立了实验不确定度分析方法。针对灭火剂耦合燃料后详细机理的计算发散问题,提出了耦合组分关联及敏感性分析的MLOC-S简化模型,实现了多点非线性映射的程序编写,可对复杂机理进行可靠简化。研究了压力对于2-MTHF预混球形火焰传播速度及前锋面胞状结构演变的影响规律。提供了宽压力及当量比范围的基础实验数据,发现Moshammer与Wang机理无法实现对氦气稀释环境下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精准预测。基于此,本文修正了详细机理中的部分三体反应系数,拓宽了预测模型的适用范围。通过对火焰锋面失稳特性参数的提取,实现了火焰失稳临界尺寸的定量化测量。2-丁酮(MEK)是第二代含氧生物质燃料的典型直链代表,同样具有替代传统燃料的潜能。为进一步分析碳链结构对火焰传播特性的影响规律,开展了 2-MTHF(环链)与MEK(直链)的对比实验及分析。结果表明压力的提高可显著抑制两种燃料的火焰传播速度,同时会加速火焰的失稳。不同的是,MEK火焰比2-MTHF火焰更早地进入自加速阶段。研究了二氧化碳(CO2)、氮气(N2)和氦气(He)三种稀释气的添加对2-MTHF火焰的抑制规律。结果表明三者对2-MTHF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抑制效率排序为:CO2>N2>He。分析了稀释气种类和稀释比例对火焰前锋面裂纹及胞状结构生成的抑制作用,对比发现:三种稀释气体对胞状不稳定性的抑制效率排序为:He>CO2>N2。实际应用中,选取CO2作稀释剂可高效抑制火焰传播,而He的稀释则可高效抑制火焰传播过程中的胞状不稳定性。研究了清洁高效的哈龙替代灭火剂甲基膦酸二甲酯(DMMP)对2-MTHF火焰的抑制效率。基于MLOC-S法简化了 2-MTHF的详细机理,构建了包含96种组分和333步基元反应的Mech-F。利用DMMP与Mech-F的耦合机理对DMMP的灭火效率开展了研究,发现当DMMP添加量Xd>1.0%时,火焰速度降幅减小,抑制效率呈现“饱和”效应。解耦了 DMMP的物理效应与化学效应,分析了其对极贫燃火焰的化学促燃现象。探讨了 DMMP的添加对火焰胞状不稳定性的抑制机制,相比之下,DMMP对延迟贫燃火焰失稳的效率要高于富燃火焰。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和贡献在于:建立了研究2-MTHF球形火焰传播及抑制的先进实验和理论平台。提供了宽压力范围的基础实验数据集,修正了详细反应动力学机理,揭示了球形火焰胞状不稳定性的演变规律。以2-MTHF燃烧特性的研究为基础,进一步开展了对其火焰的物理稀释及化学抑制研究,提出了基于多点非线性映射的MLOC-S简化模型,构建了高可靠度的2-MTHF简化机理,为湍流燃烧仿真提供了重要输入文件。
其他文献
台风特指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中心附近最大持续风速大于64kts的热带气旋(TC)。台风-海洋相互作用在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一方面,台风会对其路径附近的上层海洋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包括海洋温盐变化,海洋叶绿素浓度增长等等;其中,海表热通量、垂直混合夹卷、上升流导致的冷尾流现象最为显著。另一方面,海洋环境包括海表温度、海洋涡旋等要素是影响台风生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过去几十年来,热带气旋强
近年来,为了解决城市化带来的日益严重的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地铁系统在我国各大城市得到了广泛建设。然而,地铁系统结构复杂、地下空间狭长且封闭、人员密度大,导致地铁火灾可能会发展成重大伤亡事故。目前,前人关于地铁火灾的研究大都是针对隧道火灾开展的。而在实际情况中,地铁列车可能因火灾事故导致动力系统故障而停靠在区间隧道内,乘客通过一侧开启的车门和纵向疏散平台向安全区疏散。此时,两端开口区间隧道同单侧多
俯冲带镁铁质-长英质岩浆岩通常记录了俯冲地壳物质的再循环和再造,是研究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和构造演化的重要载体。祁连造山带经历了早古生代柴达木地块-祁连地块-阿拉善地块的聚合,记录了从大洋俯冲到大陆碰撞的一系列过程,是研究俯冲带物质循环和壳幔相互作用的理想区域。祁连地块出露大量不同岩性的早古生代弧岩浆岩,为识别不同性质俯冲地壳物质再造和再循环以及恢复造山带构造演化历史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对象。本学位论文
在森林火灾和建筑火灾的可燃物中,生物质占有很大的比重。因而,生物质燃烧在火灾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要从本质上认识、预测和预防燃烧,就需要对其化学反应机理展开详细的研究。在火灾蔓延过程中,未燃区受到加热,生物质发生热解。之后,热解释放的可燃气体发生氧化,当OH自由基的浓度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发生点火现象。生物质的热解和点火在燃烧过程中持续存在。生物质主要由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三大组分组成。综纤维素
火旋风是一种典型的森林和城市极端火行为。它是由浮力火羽流与周围旋转流场耦合作用诱发的旋转扩散火焰。与普通浮力火焰相比,火旋风具有更大的燃烧速率,火焰高度,火焰温度和流动速度。此外,火旋风会诱发远距离飞火,造成火灾的非连续性蔓延。因此,火旋风是大尺度火灾形成的重要机制,也是火蔓延加速的关键原因。深刻揭示火旋风的燃烧动力学机制与规律,能够为发展森林和城市火灾防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热释放速率(火源强度)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二维材料家族种类众多、性质丰富,在未来微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与传统三维材料相比,除了维度效应带来的各种新奇物性,二维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便于多层异质堆叠,层间通过较弱的范德华相互作用连接而不形成强的化学键。这不仅有利于将具有不同性质的二维材料相互堆叠组合成具有新的性质的异质结,同时还可以对二维多层体系通过施加垂直于二维面的应力、电场,或者通过层间滑移等方式改变层间相
在互联网和智能物联网时代下,各行各业在数字化与信息化进程中产生了海量数据,基于海量数据的深度学习模型和算法也在高速迭代发展,数据和模型本身已经初具价值并逐渐成为知识产权。为保护数据共享交易场景下的数据和模型的知识产权,研究人员在诸多方面做出了努力,数据和模型标记工作就是其中重要的基础之一。数据和模型标记是将数据和模型进行技术上的“标记”以抵抗数据共享交易中的对知识产权有威胁的部分不合规行为(复制、
量子纠缠作为量子网络的核心资源,能够用来实现量子安全通信,分布式量子计算和量子传感。得益于光子的高重构性和鲁棒性,其已被广泛应用于这些应用中。本文中,我们利用线性光学系统制备和操纵纠缠光子,对量子网络和量子传感的关键问题展开相关研究。第一章中,我们总览了当前量子网络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第二章中,我们理论和实验研究了线性光学系统的几个关键方面,包括自发参量下转换过程中的相位匹配、对比度和收集效率
生物质能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其火灾安全问题也亟待解决。生物质作为典型的固体可燃材料,与其原料和成型燃料相关的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危及社会安全的同时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生物质火灾的产生不仅与生物质的种类和形态有关,而且与其氧化热解和燃烧的特性及机理密切相关。对生物质氧化热解和燃烧行为和规律的研究,是预测生物质火灾发生和发展的基础,有助于深入理解生物质燃烧引发火灾的机制,有利于生物质着火和燃烧模型的开发,
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国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国民的生活质量产生极大影响。然而,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在丰富人们的生活、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同时,也对用户个性化筛选信息、平台精准投放信息带来了巨大挑战。个性化推荐系统作为大数据时代缓解“信息过载”问题的有效工具,已经成为了支撑互联网智能、部署实现高端高效智能经济的关键技术之一。个性化推荐的核心之一是发掘用户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