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学教育国际交流的日益广泛,国内高中纷纷开办国际班、引进国际课程(IBDP)。国际高中课程的引进有助于拓展教育的国际视野,吸收国外高中教育的有益经验,但是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国际高中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西方的价值观,这在中国国情背景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了矛盾。如何化解这种矛盾,将西方先进的教育模式与中国国情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起来,是当前国际高中课程价值观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东北师大附中IBDP国际课程项目的母语课程为例,探讨国内高中国际课程的价值观教育。本文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第一章:简要的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并对价值观教育、IBDP课程等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章本章从国外国际高中课程与国内高中引进的国际课程的课程架构情况、培养目标与特点等方面进行阐述了国际高中课程的价值观教育现状。东北师大附中IBDP课程设置、教学实践中教学案例、母语课程中价值观教育的体现、普通高中母语课程相对比四个方面,呈现了IBDP课程中独特的价值观教育方式与成果。第三章通过对东北师大附中IBDP课程中心母语课程以外的其他课程、学生社团实践活动、及其他日常管理的观察与探访,以实际案例,介绍IBDP课程对学生成长过程的价值观教育。第四章从国际化视野下的国际课程体系、社会主义公民的培养目标、及核心价值观在价值观教育中的体现三个维度进行阐述了中国国际化背景下国际高中课程的价值观教育特点。通过从实例分析,检验国际课程在中国运行过程中价值观教育的践行情况,论文从价值观教育的方式、内容和特点等方面,将国际课程中所蕴含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内普通高中进行对比。中国国情背景下,IBDP国际课程依据保留母语课程、明确社会主义公民的培养目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特点,通过国际课程中心中方主导的管理办法、中国语言文学的课程设置、丰富中国民俗历史内涵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国化的班主任及升学指导日常管理等途径实现国际课程中对中国高中阶段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选择在国内学习国际课程的学生,不等同于选择了资本主义价值观,他们同样必须接受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引导,成为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接班人。在国际课程优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引导,让选择国际课程的学生不仅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