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组别之间静脉血管管壁内白细胞浸润数量以及血浆CRP、TNF-αIL-1β、IL-6、IL-10蛋白水平之间的差异,并验证各观察指标水平与相应股静脉内血栓形成质量的相关性,以探讨创伤后炎症细胞和炎症相关因子在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1,采用结扎+钳夹股静脉的手段建立SD大鼠静脉血栓栓塞模型,并根据观察时间及模型动物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将受试大鼠分为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和H组共8个组;2,剖取实验动物股静脉段,根据股静脉(或包括静脉内血栓)重量和长度计算血栓质量,并将股静脉标本制成石蜡切片,HE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静脉壁内白细胞浸润情况;3,抽取实验动物血液,离心分取血浆后,通过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血浆标本中CRP、TNF-α、IL-1β、IL-6及IL-10等蛋白的水平;4,使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各模型组检测指标结果与对照组A组结果之间的差异,各组检测指标结果与股静脉血栓质量之间的相关性;5,将C组、E组和G组标本数据统计为有血栓形成组,将D组、F组和H组标本数据统计为无血栓形成组,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所有观察时间内,各组均取足所需的10例动物模型标本;2,各组血栓质量与A组比较,C组、E组和G组的结果与A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D组、F组和H组的结果与A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意义;3,各组静脉壁白细胞浸润情况与A组比较,B组、C组、D组、E组、F组和G组的结果与A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各组之间的差异与血栓质量的差异无相关性;4,各组CRP蛋白水平与A组比较,B组、C组、D组、E组、F组、G组和H组的结果与A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各组之间的差异与血栓质量的差异无相关性;5,各组TNF-α蛋白水平与A组比较,仅C组的结果与A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各组之间的差异与血栓质量的差异无相关性;6,各组IL-1β蛋白水平与A组比较,B组、C组、E组、F组和G组的结果与A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各组之间的差异与血栓质量的差异无相关性;7,各组IL-6蛋白水平与A组比较,仅D组的结果与A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各组之间的差异与血栓质量的差异无相关性;8,各组IL-10蛋白水平与A组比较,C组、E组、G组和H组的结果与A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各组之间的差异与血栓质量的差异无相关性;9,所有有血栓形成组(C组、E组和F组)和无血栓形成组(D组、F组和H组)综合比较,两者血栓质量及IL-1p蛋白水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包括白细胞浸润数量、CRP、TNF-α、IL-6和IL-10蛋白水平等结果的比较p值均>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采用结扎+钳夹股静脉的手段可以有效地建立静脉血栓栓塞的大鼠模型;2,有血栓形成的C组、E组和F组血栓质量与无血栓形成的D组、F组和H组的结果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说明采用静脉血管重量(或含血管内血栓)/长度的方法计算血栓质量符合实际情况,切实可用;3,静脉壁内白细胞浸润数量和CRP、TNF-α、IL-1p、IL-6以及IL-10等炎症相关因子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并可能参与静脉血栓形成过程;4,各组观察指标的变化与血栓质量之间缺乏相关性,但综合比较有血栓组和无血栓组则显示血栓质量和IL-1p蛋白水平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所有观察指标中,炎症介质IL-1p与静脉血栓形成过程关系最为密切;5,炎症细胞和炎症相关因子参与静脉血栓形成的具体机制不明,前者可能是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影响因素,或者仅仅是静脉血栓形成所导致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