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Choke vessels是位于相邻血管体间的吻合区血管。作为连接相邻血管体的桥梁结构,choke vessels在跨区皮瓣的设计和切取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于choke区的研究多是局限于相邻两条穿支之间,研究的内容主要是血流动力学与形态学,而对多血管体间的choke vessels以及血流动力学和形态学关系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本实验通过建立小鼠背部单穿支和多穿支皮瓣模型,重点观察跨区皮瓣多血管体间choke区微循环重构的特点;其次我们是通过外科延迟术结扎不同数量的穿支血管,以造成皮瓣内不同程度的血流灌注,并对流经皮瓣中央choke区的血流灌注量、形态学的变化进行监测,从而在宏观和微观上探讨血流量对choke vessels形态学的影响。 方法:清洁级Balb/c小鼠100只,7-8周龄,[温州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动物质量合格证:SCXK(沪)2012-0002]。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实验A、B、C组(每组30只)。用5%的水合氯醛以6ml/kg的剂量进行腹腔注射麻醉。将麻醉好的小鼠以俯卧位的体位固定于手术台上,背侧皮肤剃毛后用聚维酮碘和75%酒精消毒;再用记号笔标记出切取范围和中央choke区,铺上无菌洞巾,根据解剖学标记切取5cm×3cm的背部跨区皮瓣(选择小鼠背部包括2个胸背穿支体区和2个髂腰穿支体区的跨区皮瓣作为建模标准,头侧水平线为肩胛下角处,尾侧水平线为髂后上棘处,以背部中线为界,左右各旁开约1.5cm);随后切开皮瓣外周,同时止血,钝性分离皮肤和皮下组织;术中用0.9%生理盐水湿润皮肤,防止干燥。 结果:⑴与对照组相比7.86±1.12,实验各组choke区血流灌注量增加明显,并于术后1d,3d,5d在实验组间出现差异表达,术后7天各组的血流分别是A组:(18.07±0.92),B组:(20.40±3.57),C组:(17.32±1.89),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choke区血管曲度也明显增加,整个皮瓣形态学的变化以术后1d,3d和7d较为明显,术后7天,实验C组的蒂部血管伴有明显的轴型性改变。⑵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术后choke区的血管管径扩张,管壁增厚,血管数量也有所增加,且在术后7天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P<0.01),对照组:(5.20±1.32),术后7d各组choke区的血管平均数量为A组:(9.60±2.97), B组:(10.93±2.02),C组:(9.00±2.42),对比而言,术后7d,B组的血管数量更为丰富,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组间的差异表达出现在术后1d,3d和5d。⑶术后7d蛋白e-NOS位于血管内,而蛋白MMP-2主要位于血管外周。WB结果显示:蛋白e-NOS和MMP-2的表达于术后有所增加,其中蛋白e-NOS于术后1d在实验组间出现了差异表达;蛋白MMP-2在实验组间没有出现差异性表达。⑷术后1d,各组HIF-1α与ICAM-2的表达水平增高,随后逐渐降低,实验C组于术后5d又出现了高表达。两蛋白的表达在各实验组的变化趋势一致。HIF-1α在实验组间的差异性表达出现在术后3d,5d和7d;ICAM-2在实验组间的差异性表达出现在术后3d和5d。 结论:①发现以保留单穿支的延迟方式对跨区皮瓣微循环重构的影响最大;术后皮瓣中央choke区的变化明显。②术后皮瓣形态学的改变与血流增加所产生的剪切力的增加有密切的关系。3、术后中央choke区血管的生长受蛋白因子e-NOS、MMP-2、HIF-1α、ICAM-2等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