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齐物论》是《庄子》一书中的重要篇章,其以万物都是浑然一体,一切事物在本质上相同无差别,无是非、美丑、善恶、贵贱之分之哲学观点对中国古代哲学和宗教文化,尤其对禅宗无不产生广泛的影响。自从唐代惠能(638-713)创立顿悟禅法以后,禅宗以其本土化、大众化、简易化、社会化、人文化的风格深受社会各界之喜爱,文人学士纷纷学禅,禅宗对中国文学、哲学、艺术等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憨山德清(1546-1623)作为禅宗中临济宗门下的一名禅师,其禅学思想与六祖惠能甚为相契,憨山德清作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其晚年时期所作的《庄子内篇注》一书是明代“三教合一”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这部作品对于老庄思想和禅学思想的价值会通以及对于后代佛教的发展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时至今日,仍然具备重大而深远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意义。本篇论文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憨山德清所作的《庄子内篇注》中的《齐物论》篇的思想:第一部分,总述《齐物论》的主要思想以及憨山德清前主要注庄作品和憨山德清所注解庄子《齐物论》篇的核心思想进行简要分析。本章共分为四个小节,首先介绍庄子《齐物论》篇的主要哲学思想以及憨山德清前主要注疏代表作的长处和缺憾;其次从政治背景、个人因缘、学术渊源等三个方面入手,介绍憨山德清作《庄子内篇注·齐物论》的动机与目的;最后简要分析憨山德清所注解的《齐物论》一文的结构以及哲学思想。第二部分以禅宗思想“般若”的角度诠释庄子《齐物论》的内涵,本章共分为三个小节,首先介绍禅宗“般若”的含义;其次以禅宗“般若”中“空有不二”的思想联系庄子《齐物论》中的“真宰”的含义,以寻其二者的共性;最后以禅宗“般若”中“忘我”的思想诠释庄子《齐物论》中的“吾丧我”的内涵。第三部分以“止观”的视域分析庄子《齐物论》篇中的哲学思想,本章共分为三个小节,首先介绍禅学思想中“止观”的含义;其次简要阐述庄子《齐物论》篇中“莫若以明”的思想;最后论述禅学中的“止观”的思想与庄子《齐物论》篇中的“莫若以明”思想的共性。第四部分阐发佛教中“明心见性”的境界和庄子《齐物论》篇中“道通为一”境界的关系。本章共分为三个小节,首先介绍佛教中“明心见性”的思想;其次阐述庄子《齐物论》篇中“道通为一”的含义;最后论述佛教中的“明心见性”境界与庄子的“道通为一”境界的关系以及二者的互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