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弥漫型肝内胆管结石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效果的差异,总结分析弥漫型肝胆管结石的治疗经验,选择合理的方式来处理临床上遇到的问题,降低结石残留及复发情况,减少术后并发症,保障患者术后生活的改善。方法 对2013年1月一2015年12月在青大附院行住院治疗的弥漫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118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非肝切除组(A组,30例)、肝切除综合治疗组(B组,88例),针对肝切除治疗的不同疗效将肝切除组进行分组比较,其中B1组为联合肝段切除组33例,B2组为左肝切除组55例。比较不同手术及治疗方式的效果在本研究中需要的观察指标:(1)患者手术的方式。(2)术中情况:手术时长、出血总量、结石残留情况。(3)术后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情况、术后住院时间。(4)随访结果。采用门诊、再次入院及电话方式随访,监测患者术后结石复发情况及生活状态。结果 (1)患者手术的方式:非肝切除组(A组,30例);肝切除综合治疗组(B组,88例),其中B1组为联合肝段切除组33例,B2组为左肝切除组55例。(2)术中情况:B1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24.97±29.72)min,B2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81.22±12.50,A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61.47±19.84)min,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B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386.56±90.84)ml,B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38±51.43)ml,A组术中出血量为(160±79.02)ml,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B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8例患者术中均用胆道镜进行探查及术后复查CT,B组患者结石残余率为12.50%(11/88),A组患者结石残余率为63.33%(19/30),A、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患者结石残余率为3.03%(1/33),B2组患者结石残余率为18.18%(10/55),B1、B2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情况:118例患者中,24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行肝切除治疗术后发生并发症者占22例,7例切口感染患者经过伤口引流换药、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后好转,无其他特殊处理。4例胸腔积液患者经有效的抗感染、B超引导下胸腔穿刺引流及加强营养支持等治疗后均顺利出院。5例胆瘘患者经腹腔引流管引流后顺利出院。2例肺部感染患者经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后均好转出院。1例术后肝脓肿形成患者,给予输注白蛋白、抗感染、营养支持、穿刺引流等相关治疗后痊愈。1例胆道出血患者,给予止血药物等保守治疗处理后痊愈;2例肝衰竭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中B1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12%(4/33),B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73%(18/5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B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肝胆管结石肝脏病变88例。B1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7.31±2.63)d,B2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5.86±1.42)d,A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5.20±1.84)d,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B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复发率为19.32%(17/88),A组患者复发率为33.33%(10/30),A、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患者复发率为6.06%(2/33),B2组患者复发率为27.27%(15/55),B1、B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随访结果:118例患者经术后门诊复查、再入院记录及电话随访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随访期间,63例患者术后生活状态达到优良标准,55例患者术后生活状态差(行肝切除术后患者32例、行非肝切除术后患者22例)。B组患者优良率为62.5%(55/88),A组患者优良为26.67%(8/30),A、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患者优良率为75.76%(25/33),B2组患者优良率为54.55%(30/55),B1、B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弥漫型肝胆管结石,个体化、综合性、规则性肝段联合切除手术能有效去除病灶,术后结石残留率及复发率低,有助于提高患者长期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