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洞庭湖是我国的第二大淡水湖,是长江最大的过水性湖泊,是长江流域天然鱼类资源库,但由于多种原因,对洞庭湖渔业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不合理的利用,导致洞庭湖渔业资源衰退。本文通过对1997~2005年洞庭湖主要经济鱼类的渔获量,种类结构组成,年龄组成,鲤、鲫鱼产卵场及索饵场的调查,以准确的数据,客观地反映洞庭湖经济鱼类资源现状及变化规律,分析造成现状的主要因素,结果如下:洞庭湖渔获量进入21世纪初期以由上世纪90年代高峰期走向衰退,80%的绐济鱼类资源已遭到破坏,现在洞庭湖变成了以湖泊定居性鱼类为主的湖泊,在捕捞产量中,鲤、鲫、鲶鱼三种鱼类位居前三位,占总量的62.38%,洞庭湖捕捞物中主要是低龄、小型的当年幼鱼;作为洞庭湖主要渔获物的鲤、鲫鱼,产卵场数量有所增加,但产卵场面积却有下降趋势,索饵场面积也有缩小的趋势。影响洞庭湖渔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有:(1)建国以来围垦淤积,造成洞庭湖面积缩小39.66%,库容减少43%,减少了鱼类产卵和肥育场面积;(2)过度捕捞导致洞庭湖渔业资源的严重衰退,经济鱼类渔获物主要是小型幼体,生长、繁殖群体遭受破坏,种群恢复能力差。(3)水利枢纽破坏了洄游性鱼类的洄游路线和产卵场,使长江对洞庭湖“四大家鱼”鱼苗的补充功能大幅度降低。(4)水质污染使洞庭湖水质恶化,直接损害了鱼卵、鱼苗的正常发育和生长;(5)外来物种的入侵加快了地方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危及物种的安全,威胁着洞庭湖的渔业资源。本文通过对洞庭湖渔业资源的研究,使我们清晰认识到洞庭湖渔业资源现状及其变化规律,了解造成洞庭湖渔业资源衰退的多种原因,正确评估三峡工程修建对长江中下游相关湖泊渔业资源可能造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科学利用和保护洞庭湖渔业资源提出了合理的措施(1)在长江及“四水”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是改变洞庭湖面积日益缩小的根本措施。(2)全面开展洞庭湖渔业资源调查,更加准确掌握其渔业资源现状。(3)强化资源增殖保护和人工放流。(4)以国家对洞庭湖综合治理为契机环洞庭湖区建立自然保护区。(5)利用媒体全方位广泛宣传,提高公众意识。(6)加快洞庭湖流域水污染的治理步伐。(7)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的监控,防范和减轻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