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Angptl6与LEP水平的相关性,以及它们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形成的相关性。并通过分析Angptl6、LEP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阐明其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机制,探讨Angptl6、LEP是否能作为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靶点。方法:将7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双侧颈动脉彩超结果分为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组(T2DM+AS组,54例),T2DM无颈动脉粥样斑块组(T2DM+NAS组,20例);同期体检中心健康者58例为正常对照组(NC组)。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并计算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清C肽(CP)、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脂代谢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通过双抗体一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三组血清中的血管生成素样蛋白6、瘦素浓度。结果:(1)T2DM+AS组、T2DM+NAS组和NC组间BMI、TG、TC、LDL、HDL、ALT、DBP、FBG、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C组相比,T2DM+NAS组、T2DM+AS组病程、年龄、SBP、AST、Angptl6及LEP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2DM+NAS组相比,T2DM+AS组病程、Angptl6及LEP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C组、T2DM+NAS组、T2DM+AS组Angptl6及LEP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在T2DM组中,血清Angptl6与LEP、TC、TG、LDL、FBG呈正相关(r=0.152、0.016、0.031、0.004、0.107;P<0.05),与HDL呈负相关(r=-0.299;P<0.05)。血清LEP与Angptl6、BMI、WHR呈正相关(r=0.152、0.114、0.095;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增加(β=0.572,OR=1.771)、LEP水平升高(β=1.372,OR=3.943)作为T2DM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独立预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6、瘦素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形成密切相关,且血清中血管生成素样蛋白6的水平与LEP水平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