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河北是清代直隶省的大部分区域,环抱京师,地理位置独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书院是此地除官学外重要的地方教育机构,承载着保存文化、传递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任务。仅仅作为载体的书院不能单独承担这一重大职能,需要依靠教师为学子传授知识、砥砺品行、传递文化,因此对于教师的角色研究就显得尤为关键。本文以清代河北书院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从这一时期的历史环境作为切入点,探究书院教师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同特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北是清代直隶省的大部分区域,环抱京师,地理位置独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书院是此地除官学外重要的地方教育机构,承载着保存文化、传递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任务。仅仅作为载体的书院不能单独承担这一重大职能,需要依靠教师为学子传授知识、砥砺品行、传递文化,因此对于教师的角色研究就显得尤为关键。本文以清代河北书院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从这一时期的历史环境作为切入点,探究书院教师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同特定历史时期的背景之间的关系。同时他们又是如何在几种环境的综合作用下开展德育、智育工作,如何进行教学活动、向书院学子传授知识、涵养道德,以及对生徒的日常纪律的管理等事宜。在研究过程中以清代河北各地区代表性书院的学规章程等文献材料作为史实依托,介绍清代河北书院对于聘任教师的资格要求与规定,其中书院教师的品行端正、知识渊博并且要具有社会威望等相关要求对现代教师准入问题具有借鉴意义。另外,清代河北书院对于行为失范的教师也会严肃处理,在其位但不谋其职者、贪污受贿者以及自身行为不端者都会受到惩罚。河北书院教师薪资待遇问题的研究采用比较研究法,将清代河北书院内部各岗位教师的薪资以及书院山长与地方官学教官的薪资作对比,从中可知书院山长的薪资待遇与社会地位都具有优越性。在探究书院教师的职责问题时,从德育活动、学术研讨以及日常生活三方面入手,全方位展现教师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其中,书院师生在日常的交流与互动中形成的和谐师生关系对于现代师生关系也十分具有借鉴意义。从上述对清代河北书院教师各方面的探究可知,书院教师群体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当地的学术文化交流、培养优秀人才、促进社会教化等方面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与当地官员密切联系的同时,促进了官府对于书院办学的投入,然而,也会带来书院官学化倾向逐渐严重的负面影响。通过学习借鉴清代河北书院教师管理的相关经验,有利于将其运用到我国当前教师的聘任管理、资格审查、行为规范等方面,借此对我国现代教师问题提供有益启迪。
其他文献
为了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顺应弘扬保定地方传统文化的形势,本文以保定市博野县博野中学为基地,以颜元文化为主线,通过对颜元文化自身具备的优势以及课程开发时代价值的研究分析,将颜元文化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中。颜元文化作为保定地区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对其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直接走进校园,对博野中学的教师和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了解当前开发校本课
中国家族是最古老而又绵延久远的社会群体,它不仅仅是探究我国传统社会文化和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各类文明现象的重要传承载体。相应地,家族教育也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社会发展有所贡献。清末民初,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延续数千年的传统家族在社会的变革下不断发展演化,调整自身的组织形态、教育内容等,从而继续生存下来并保持良性发展。浙江文明昌盛,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名门
兴国必先强师。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农村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短板,“特岗计划”旨在解决农村地区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促进地区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特岗计划”取得的成就离不开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了保障我国特岗教师计划的顺利实施,政府根据当下发展需要,作出一系列努力。政策主体的价值观念影响政策的制定,政策主体的多元化使得政策决策过程呈
本文从地域文化与家族教育的相互塑造这个角度出发,对河北武强贺氏的家族教育与燕赵文化间的关系进行初步的探讨及研究,试图揭示河北武强贺氏的家族教育与燕赵文化两者间相互塑造的关系以及其中互相影响的机制,从而彰显地域文化在家族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家族教育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五部分的论述。第一部分论述了燕赵地区的文化特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地域文化也因各自独特的物质环境、地理环境以
适者生存,优胜劣汰适用于各行各业。随着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不断强大,义务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需要向更加稳固的方向发展,而中小学教师又作为义务教育的“输送者”不仅承载着国家与人民赋予的信任,同时也要接受职业道德的高标准要求,因此对于教师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通过公立中小学教师退出的政策进行研究,来完善现有的教师退出政策,有利于切实保护好教师的合法权益。随着学龄儿童的增加,对教师的
1949-1966年这十七年是我国人民教育事业的起步和探索阶段,在儿童教育方面,党和国家做了许多积极有益的尝试。目前学界对建国初期儿童教育的研究多集中于学制、教科书领域,而在儿童读物的研究上有所不足。实际上,儿童读物因其图文并茂、时效性强、注重编读往来等特性更易受到儿童读者的青睐,是了解20世纪五六十年代儿童教育的重要“窗口”。为此,本文选取建国后第一本综合性少儿读物《儿童时代》为研究对象,探求其
书院是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瑰宝,始见于唐,发展于宋,到清代达其顶峰,历经千余年沧桑巨变,对中国封建社会教育产生重大影响。清初政府的压制政策使书院发展一度衰微,随着清政府书院政策转向,在政治强力引导、政策明显倾向的引领带动作用下,地方官吏、士绅民众兴学热情高涨,书院渐次恢复生机并迎来发展史上的光辉时刻。本文以清代河北书院经费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清政府不同时期书院政策的历史转向及背后的政治经济利益纠葛,
美国公立学校运动(Common School Movement)兴起发展于19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批公立学校。公立学校的普遍设立产生了对教师的巨大需求,加之美国工业发展促使许多男性放弃薪资较低的教师职业,进一步扩大了师资缺口,女性教师开始大规模地受到学校系统的聘用。在教育改革者的倡导与公众的支持下,女性教师的职业生涯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对19世纪美国公立学校运动兴
内尔·诺丁斯(1929-),美国当代教育思想家、斯坦福大学荣誉教授、曾任美国教育哲学协会和约翰·杜威教育协会主席。20世纪初期,世界局势动荡,美国社会教育改革浪潮不断。在此时代境遇中,诺丁斯高举“关怀教育”的旗帜,确立家庭教育思想观点,推动当时美国基础教育朝向积极方向发展。诺丁斯早年教育实践与个人生活经历促使她投身基础教育事业,致力教育改革,她汲取了欧洲思想家们的先进教育理念,并将20世纪美国的家
1968年,瑟谷学校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弗雷明汉市创办。作为美国第一家自主学习学校,瑟谷学校秉持“人类天生好奇”的办学理念,实施以自治为主要特征的办学模式,在合理的学校规则范围内尊重学生自我管理的权力,给予学校参与者最高程度的自由。这种模式带来了良好的办学效果:瑟谷学校毕业生在社会各个领域都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全世界有超过40所学校模仿或使用了瑟谷学校的办学模式。瑟谷学校自治办学模式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