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湖滨地区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模式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ui_on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居民点的建设和整治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土地学科内研究的重要问题。而高原湖滨地区由于特殊的生态敏感性,其内的农村居民点更加需要合理的布局和整治。本文以云南省滇池流域为研究对象,以土地利用规划数据、现状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为数据基础,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景观格局指数、统计分析、voronoi图为研究工具,分析农村居民点的用地特征,在生态规划控制的前提下利用生态位适宜度的分析方法,分析评价滇池流域农村居民点的现状适宜程度,结合居民点的自身用地特征和历史演变,划分居民点发展类型,并探究不同类型的布局优化模式,拟定布局优化的具体方案。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如下:(1)利用景观生态学和计量地理学的方法,与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研究滇池流域农村居民点分布的用地现状、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揭示滇池流域农村居民点的布局现状和问题,作为适宜度和布局优化理论研究的基础。(2)通过滇池流域的相关生态规划构建规划控制分区,通过生态位适宜度理论,构建经济、社会、自然适宜度指标评价体系,利用GIS的分析计算工具,结合规划控制分区和居民点生态位适宜度评价,综合测算滇池流域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适的宜程度。(3)依据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程度,结合流域农村居民点的历史演变,将农村居民点划分成分成“积极拓展型”、“控制发展型”、“政策保留型”和“整治拆迁型”四种不同的发展类型,在此基础上分别探究不同居民点类型的布局优化模式,构建布局优化的方案,为区域农村建设用地的整治提供新的思路和可行的方法。综上所述,论文以滇池流域为研究区域,对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布局优化模式,拟定了村庄布局优化的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滇池流域农村居民点布局情况散乱,分布适宜程度不高,优化布局的迁并潜力较大。同时,利用GIS和空间地理的分析方法能够全面地分析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有效地制定居民点的布局优化模式。最后,空间优化布局方案的提出可以为农村居民点整治提供科学依据,为高原湖滨城市探求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平衡提供研究思路,为区域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现实可能性。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讲述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特殊制作技术以及它在城乡规划动态遥感监测、现状道路路网、现状水体绿地、卫星影像地图集方面的4个常规大型应用,以及在这些应用中采用的新
为了考察热处理后的重组DNA进入水环境后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以pET-28b质粒为材料,以质粒相对转化效率为指标,考察了热变性重组质粒DNA的复性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人工
在刑法学中 ,对主体的态度不同 ,刑法立场就可能不同。近代以来 ,随着刑事古典学派和实证学派的先后登场 ,刑法学中的人开始从“抽象刑法人”过渡到“危险个体”。如果要在刑
焊接接头力学性能模拟和预测,一直是焊接生产中力图解决的难题之一。人工神经元网络成功地被应用到接头力学性能的预测当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神经元网络模型训练过程需
运用红外光谱仪、旋光计、黏度计等对灵武长枣水提多糖进行结构特征及理化性质初探。红外光谱扫描图表明:6种灵武长枣水提多糖均含有典型多糖结构功能基团。旋光度实验表明:6
随着现代技术不断发展,航空航天相关探测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卫星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有了提高,提取的地物形状、纹理等相关信息亦非常丰富,因此地物信息的提取十分有利。下文
在工程领域中,很多零部件由于频繁重复进行碰撞接触—分离的运动而失效,通常这些零部件承受的应力很低(约为材料屈服极限的1/5~1/2)。研究发现,零件承受多碰载荷而失效的多种
目的评价某院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监管前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药情况。方法对某院干预前(2012年6-8月份)出院的328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和干预后(2013年6-8月份)出院的320例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游作为休闲活动。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方便人们出行的旅游网站迅速发展壮大,同时,各旅游网站的竞争也愈发激烈。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深入发展,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不断推进,各地区的规划成果越来越多,经常出现一个地块被多个规划成果提出控制要求的情况。这些规划控制要求有的是相互补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