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前,中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各种社会思潮激烈碰撞,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根本指导地位受到冲击。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高校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必须准确把握话语方向的引导权、话语主体的主动权、话语主题的阐释权、话语载体的掌控权和话语效果的影响力等结构要素,精准回答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由什么指导”“谁来说”“对谁说”“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各种社会思潮激烈碰撞,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根本指导地位受到冲击。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高校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必须准确把握话语方向的引导权、话语主体的主动权、话语主题的阐释权、话语载体的掌控权和话语效果的影响力等结构要素,精准回答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由什么指导”“谁来说”“对谁说”“说什么”“怎么说”“有什么作用”“由什么保障”等问题,不断完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体系,持续巩固和拓展意识形态话语阵地。本文研究内容如下:绪论部分,阐释说明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总结梳理相关文献,并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研究的重难点和可能的创新之处。第一部分,系统阐释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首先,厘清话语与话语权、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话语权、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等基本概念,分析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构成要素,并以此为逻辑线索贯穿全文。同时,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思想进行系统分析,为下文奠定理论基础,并围绕立德树人、固本守魂、坚守阵地、统一思想等探讨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现实意义。第二部分,系统回顾不同时期在党的领导下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历程,客观分析既有成效,深入总结历史经验。将百余年来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创新工作方式、加强制度保障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经验概括。第三部分,综合分析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在思想领域将意识形态工作视为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难得机遇。但高校在思想价值的引领、阵地建设的管理、话语的研究与创新、话语的传播及话语的转化与践行等方面还面临困境。进一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高校在意识形态话语的方向引领、主体建设、主题设置、载体运用和效果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不足。第四部分,重点阐释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优化路径。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和方法,坚持在强化政治引领中准确把握话语方向、在加强主体建设中构建全员育人格局、在整合教学资源中科学设置话语主题、在意识形态传播中不断拓展话语载体、在完善体制机制中有效保障话语效果,不断完善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结语部分,归纳整理本研究的结论,提出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并展望未来。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是有效抵御外来意识形态渗透,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的重要工作。在未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将持续追踪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最新动态,关注新问题、把握新动向、推进新进展。
其他文献
用人单位追偿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经历了从有到无再到有的历史变迁,最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91条在法律层面确定下来。在民法典颁布之前,有关用人单位追偿权的研究重点在于追偿权的证成,论证用人单位追偿权的正当性和合理性。而本文研究重点在于用人单位追偿权的行使困境和解决之道。本文除引言和结论外,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用人单位追偿权行使的现状及困境。本文检索分析了100个相关样本案例,发现实
受疫情影响,弹性工作制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所谓弹性工作制是允许员工调整工作时间或工作地点以满足个人需求的一种做法,是在全日制工作中进行的灵活工作安排。疫情爆发之前,这种灵活的工作方式就已经广泛存在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行业中。弹性工作制以其具有的灵活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体现人性化的管理等优点大受推崇。弹性工作制这一灵活的工作方式不仅满足了用人单位灵活用工的需求,也满足了“千禧一代”“Z世代”劳
商铺租赁权担保已是金融实务中重要的融资方式,因商铺租赁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属性和可让与性,使其在中小企业融资选择中被广泛运用。但也因其并非法定的担保方式,司法实践囿于物权法定原则的限制,部分法官出现不想判、不敢判的倾向,即使通过审判途径解决争议,商铺租赁权担保也存在法律适用的诸多困境。本文基于此,对商铺租赁权法律问题展开研究。除了引言,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梳理商铺租赁权担保作为一种新型担
马克思把自由自觉的活动当作人的类特性,类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内在的蕴含了权利的本质和诉求,所以从哲学层面对人的权利问题展开分析研究就是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权利问题首先是历史的,权利的本质内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在发生变化,权利的思想内涵是由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现实状况决定的,因此不能采用静态的非历史的方式研究权利问题,必须把对权利现象的研究同社会时代背景联系起来,从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出发分析
隐私与个人信息保护在当今信息社会、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都是个人权利保护的重要部分,特别是我们在享受各种信息交互、数据共享便利的同时,个人生活“数字化”不免加剧了隐私泄露的风险,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形成的双层社会模糊了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界限,隐私保护要求的封闭性与信息保护要求的流通性产生的冲突日益激烈。对此,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民法典》率先作出规定,首次对隐私的内容作出界定,同时定义了个人信息的概念,并
网络消费信贷账户是由于互联网信贷业务的发展而产生的用于支付和消费的以个人信用为基础的个人账户,在带给人们极大的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利用网络消费信贷账户进行套现的违法犯罪活动,相关平台例如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的初衷是为了方便有需求的用户享受“这月花,下月还”的便利,并且可以分期还款,在一定期限内也可享受免息的便利,但这一消费信贷服务却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其套现的工具。对于此种套现行为在刑法定性上还尚未
对于本人可归责性要件问题之争论,可以追溯至《合同法》出台前,彼时核心争议点主要集中于本人对代理权外观发生的“过错”应否作为构成表见代理之要件上,就此形成了不考虑本人过错,只侧重于保护相对人利益的“单一要件说”和强调因被代理人过失导致代理权产生的“双重要件说”两大主流观点。但是《合同法》第49条规定却对此予以回避,学理上对此问题争论愈发激烈。此后《民法总则》虽在审议稿中试图对此问题作出回应,但正式出
党内法规体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也日益完善并进入到快车道,但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的建设需加强。本文先从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的“三性”入手,即党内法规执行的权威性、重要性和必要性。阐述如何加强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的重要意义,论述其深刻的理论视野和实践价值。其次,对党内法规制度在执行过程之中遇到的现实状况,进行了具体和抽象两个层面的分析,具体分析来自于执行中的具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因其丰富的内涵和时代价值,自提出以来便广受关注,不仅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研究,同时逐渐在世界范围内达成了一定的价值共识。目前,学术界主要从历史渊源、时代价值、内涵阐释等层面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解读。然而,国际社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认同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为全球治理贡献的智慧,提高了在国际社会的认可度,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