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用人单位追偿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经历了从有到无再到有的历史变迁,最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91条在法律层面确定下来。在民法典颁布之前,有关用人单位追偿权的研究重点在于追偿权的证成,论证用人单位追偿权的正当性和合理性。而本文研究重点在于用人单位追偿权的行使困境和解决之道。本文除引言和结论外,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用人单位追偿权行使的现状及困境。本文检索分析了100个相关样本案例,发现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人单位追偿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经历了从有到无再到有的历史变迁,最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91条在法律层面确定下来。在民法典颁布之前,有关用人单位追偿权的研究重点在于追偿权的证成,论证用人单位追偿权的正当性和合理性。而本文研究重点在于用人单位追偿权的行使困境和解决之道。本文除引言和结论外,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用人单位追偿权行使的现状及困境。本文检索分析了100个相关样本案例,发现实践中用人单位追偿权的具体实施和展开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行使追偿权的主观条件“工作人员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二是用人单位追偿权的具体行使。第二部分,用人单位追偿权的基础——替代责任。对外用人单位作为赔偿义务人为其工作人员实施的侵权行为向受害人承担替代责任,替代责任是无过错责任,替代责任的产生依据系控制关系,其实质是“支配或重大影响”。替代责任的理论依据除了控制理论,还包括收益与风险一致理论、公共政策理论。第三部分,用人单位行使追偿权的主观要件。本文着重探讨了对工作人员“一般过失”限制追偿的理由、对工作人员“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认定问题。本文认为,基于劳动者解放的法思想,工作人员的一般过失应视为用人单位经营风险的衍生物,由用人单位承担全部责任;对工作人员“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认定不仅要考虑是否违反一般人的注意义务,行为违法性,还要考虑是否违反所属职业或团体应有的合理注意义务。第四部分,用人单位追偿权的具体行使。本文主要探讨了用人单位应全额追偿还是部分追偿、确定追偿数额的考量因素以及用人单位与工作人员关于责任份额的内部约定的效力问题。本文认为,实践中用人单位追偿应以部分追偿为原则,确定追偿数额的主要考量因素是用人单位的组织过错,同时还需考量用人单位承担经营风险的能力以及该当性、用人单位的经济实力等;关于责任份额的内部约定应当作为用人单位追偿的依据且应当优先适用,但用人单位应注意责任分配的合理性以及履行说明告知义务。
其他文献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一条规定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目的,第二条不正当竞争行为构成要件中又规定了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内容,但是并未给消费者权益损害提供起诉的司法救济途径。而一份此前的征求意见稿中曾提出了赋予消费者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权利,虽然该项权利最终没有被立法确认,但却引发了反不正当竞争法是否应当赋予消费者诉权的争议,也引发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争论。探讨反不正当竞争法视野下的消费者权益保
在涉“公共场所”罪名中,“公共场所”或者起着影响犯罪构成的作用,或者起着影响刑罚裁量的作用,其地位极为特殊,值得深入研究。2013年发布《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网络诽谤解释》)将“公共场所”解释为包括网络空间在内的场所,使寻衅滋事罪可以规制利用网络散布虚假信息的行为。这种解释对认为“公共场所”是现实物理场所的传统观念造成了极大冲击。很明显,该解释只解
民法为解决租赁权与物权冲突,创设了“买卖不破租赁”规则,而在知识产权法上,知识产权在先许可与在后转让间同样存在固有冲突,我国商标法、专利法对这一问题作出了立法上的回应,确立了相应的转让不破许可规则,但存在立法供给不足、立法逻辑冲突等问题。遗憾的是,我国知识产权学界的研究少之又少,对该规则的内涵、正当性等问题讨论不足。为此,本文选取了知识产权转让不破许可规则作为研究对象,尝试探索知识产权转让不破许可
跨国代孕因其涉外性和生殖方式上的特殊性而具有双重的复杂性,使得本应该顺理成章的亲子关系认定变得复杂而困难。跨国代孕市场繁荣的主要动因之一是不同国家对代孕限制的差异,这种动因又在跨国代孕完成之后产生不良后果。禁止代孕国家多凭借公共秩序保留而拒绝承认意向父母与代孕儿童在国外确立的亲子关系,由此导致了法院地国公共秩序、准父母和代孕儿童之间激烈的利益冲突。公共秩序保留也因此被视为跨国代孕亲子关系认定的主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民诉法解释》)第248条作为我国一事不再理原则的例外,规定生效判决之后发生新事实,当事人才可以再次起诉。该条文表明我国的既判力基准时为判决生效时,并以此为时间节点划分对实体事由再审或者另诉的程序处理。不过该条规定带来的问题就是再审实体事由的的认定范围过宽。除此之外,另诉事由的类型是否仅限于基准时后新发生的实体事由?当前《民事诉讼
在复杂工况条件下,组合支护结构在边坡治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现阶段关于暴雨工况下组合支护结构的内力以及边坡稳定性的研究仍有些许不清晰。针对此问题,本文结合具体边坡治理工程,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暴雨工况下抗滑桩+锚杆组合支护结构的边坡治理模型,继而对组合支护结构的内力与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暴雨工况下,抗滑桩对边坡的约束减小,抗滑桩内力减小,内力峰值下移;暴雨工况下,锚杆轴力显著增大,
人权与司法密不可分,学界现有的研究将目光多聚焦于“人权的司法保障”,缺少通过司法裁判文书对人权基本问题敏锐洞察和实证分析。“人权”二字如何呈现于司法裁判文书之中,司法裁判文书中的“人权”所指何意,当事人和法官请“人权”出场反映了何种人权观念,“人权”对于司法裁判具有怎样的实践性功能,都需要被“认真对待”。文章共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本文的绪论,该部分提出了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
生态环境修复代履行制度是为了充分发挥专业主体在生态环境修复方面的优势,全方位和高效地修复受损生态环境而进行的制度构建。根据多元共治理念和损害担责原则的要求,生态环境修复代履行制度中引入其他专业主体代替侵权人实施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并由侵权人承担最终的修复费用。研究生态环境修复代履行制度,首先应明确其基本概念和法律关系。由他人代替侵权人实施生态环境修复行为是制度核心,受损生态环境具有修复可能性以及侵权
在《证券法》修订之前,对证券欺诈引起的民事纠纷是以共同诉讼为核心进行诉讼,但在实践中却难以高效推动群体争议解决。2019年新修订《证券法》95条第3款建立了专属于解决证券欺诈的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不同于代表人诉讼,特别代表人诉讼的运行前提在于,在证券欺诈发生之时便默认拟制了“受害者集团”,将全体被侵权人默示加入其中,采用集团成员“明示退出”的规则,并以此设立了以投资者保护机构作为代表人的代表规则。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是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一类罪数规范。通说一直将其解读为法条竞合特别关系的提示规定。然而,本规范于司法实践的适用给通说招致了不少的质疑:第一,对于符合特别法条罪质(行为类型)但不符合罪量的行为,通说认为应当以普通法条论处。有部分学者主张这般处理会不当地“架空”特别法条,且与舶来的法条竞合理论的本质相悖,故此时应判处无罪。第二,对于适用特别法条量刑畸轻的行为,通说认为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