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和发展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决定性作用,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水平与职业发展的素质与能力,制度是关键。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系统研究法等方法,力图从制度学的视角出发,对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本质、产生、内容和发展作分析。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即,为什么需要高校辅导员制度、高校辅导员制度应有什么样的内容、怎样完善高校辅导员制度展开,由导论、五章和结论构成。导论:主要对本研究的问题提出,研究现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点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梳理,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第一章: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内涵、功能与研究价值。在对制度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揭示出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阶级性、科学性、发展性本质,提出高校辅导员制度的指引、规范、保障、激励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资源。第二章: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建立基础与借鉴。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丰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三个方面分析建立基础。同时,对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的学生事务管理从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工作方式以及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以此作为主要借鉴。第三章: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建立的依据。主要通过对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三化”目标、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历史发展和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党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建立的目标依据、历史依据、现实依据和政策依据。第四章: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内容。着重从实体性与程序性两个角度提出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内容。实体性制度内容主要包括:高校辅导员的性质定位、职责规定、工作准则、条件保障。程序性制度内容主要包括:高校辅导员的配备、选拔、培养、使用和发展等。第五章: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主要论述了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的前提、路径和趋势。结论:总结了本文研究提出的主要观点与价值,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明确进一步研究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