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重要的支撑系统,而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区域的“时空压缩”效应则更为显著。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将原来“C”字形的交通网络变成“I”字型直达的交通结构,进而贯通我国东部地区的南北向大通道,自上世纪90年代提出以来,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这项世界级的大项目对于环渤海地区的影响和对区域经济结构的重构是毋庸置疑的。本研究以跨海通道建成后对区域空间经济结构影响为主线,以环渤海地区9省市为研究对象,在系统论指导下,以经济地理学理论为指导,将GIS手段与经济地理研究相结合,深入探讨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对于区域空间经济演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从多尺度下阐述了选题的研究背景,从多方面阐述了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文章的研究框架,对研究区的社会经济概况进行了分析,设计了文章的技术路线和思路,明确了研究的目的,阐述了研究的数据来源和方法。第二章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综述首先介绍了中心地理论、点轴理论和交通经济带理论。其次,从理论、实证和技术方法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最后结合本研究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研究。第三章中外跨海通道建设发展及社会经济效应与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从工业革命后期、二战后和全球化时代三个阶段分析了国外跨海通道的建设的特点,并对我国近年来跨海通道的建设从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两个方面进行了回顾和分析。从国内外跨海通道的建设经验和教训对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提出了启迪。第四章基于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的交通网络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律解析本章节为研究的重点章节,首先通过GIS手段研究了跨海通道建设对区域交通可达性的影响,得到跨海通道建设后区域时间成本栅格;其次,从省级尺度和地级市尺度,以各预测年份经济社会数据为基础,对跨海通道建设的空间经济效应进行了评价,宏观尺度方面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通道建设所产生的经济效应要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且呈现出向周边地区递减的趋势,表现出显著的地理空间衰减规律,微观尺度方面由于各产业发展基础的差异,地区在交通网络中的区位差异等原因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第三,从通道建成前后,建成后与现状和建成后的演化三个方面对通道建设对于区域经济关系的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表现出:①通道的联通改善网络的连通性。②通道的联通效应促进联通结点的发展。③通道的联通促进区域增长极的发展。④通道的联通弱化远端结点的经济联系。第五章跨海通道建成后区域发展产生的问题及相关政策建议针对通道建成后对区域可达性影响所产生的问题,从构建高附加值交通运输体系、构建PPP投资模式、构建“冷链”和高质的快速运输系统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针对通道建设对多元尺度下的经济发展的影响问题,从构建特色产业体系,促进信息和创新产业发展,转移区域过剩产能,完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规划建设,促进区域服务业整体提升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措施。针对通道建设引发的网络变化及区域发展中的的问题,从区域一体化管理机构的建设和顶层设计,仓储服务业发展水平提升,点轴引导网络培育等方面进行了具体措施的探讨。第六章结论与讨论对本论文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了整体的总结和概括,对研究过程进行了讨论。阐述了本研究的贡献与创新,分析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探讨了今后研究中的重点和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