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信息社会时代。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2001年底的报告认为,更多的企业仍在学习如何利用互联网以获得最大的收益,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仍在将新的信息和通讯技术运用到商业中去。如果发展中国家不能抓住机遇,在技术应用和创新发展方面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他们将无法享受到电子商务带来的好处。尽管信息技术(IT)的飞速发展和演变会带给我们新的需求,但在谈论IT改造传统经济的时候,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改造”并不是“替代”,因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那些最基本的需求是长期存在的,而且必须求助于传统产业才能解决,所以传统产业依然是一国国民经济的根基,工业化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要面对的问题。中国从自己的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出发,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国际背景下,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这是我国在信息经济时代、在信息化的理念深入人心之时所选择的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的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在通过对一系列国家政策、文件及调查资料的研究分析后,作者认为大量的中小企业信息化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问题已经成为进一步推进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关键所在。另一方面,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和采用IT先导优势的诱惑,也促使中小企业加快自己的信息化投资步伐。信息技术已逐渐成为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导因素。信息技术不但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贸易和管理上所需的分析能力,而且改变了企业创造价值的方式,改变了企业管理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和推动后,当前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相当高涨。我们接着要做的是创造一个环境,使得中小企业有信心投资于信息化,并能够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好处。本论文在对中小企业信息化投资的结构和效益等进行一系列分析后,旨在帮助中小企业消除疑虑,增强其推进信息化的信心和决心。作者的主要工作与结论简述如下:首先,作者分析了企业的信息需求,并通过一个博弈模型的分析,认为信息化对企业而言是一次难得的以后发优势赶上其他先进企业的机会,认为国家对企业信息化投资的支助将大大增强企业对信息化投资的信心。同时,就政府的公共投资对企业信息化投资的汲水效应做了数理的分析,认为政府在信息化方面的政策可以通过税收和信贷政策变量的变动来实现,而且采用税收政策比采用信贷的效果要更好,符合凯恩斯认为仅仅依靠货币政策很难奏效的论断。其次,通过分析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在信息化投资上存在的六个方面问题,总结了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三大悖论,作者提出一个中小企业信息化投资的理论模型,认为企业要从战略的高度,动态地、系统地探讨信息化的投资问题。第三,作者讨论了中小企业IT投资结构的差异对投资效果的影响,认为投资结构不同将导致企业人力资本结构与物质资本结构的差异,从而形成投资的不确定性,最终造成企业成长的不确定性。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实力的缺陷,很有必要借助于外部的资金力量来完成企业的信息化投资,所以资本结构对企业IT投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的融资方式上。据此,作者提出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对策,并从理论上分析了企业IT投资的比例问题。第四,论文以ERP为例,作者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分析了IT项目的效益问题,总结了三个层次计量信息化的方法,并论述了投资效益对中小企业的意义。作者认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投资追求效益应当处理好五大关系,同时提出了一个较实用的中小企业IT投资效益的评价模型,并从另外的角度探讨了信息化环境投资增长与其他投资增长对总产出的影响。第五,在克服了数据收集的一些困难后,作者分析了福建省各地市之间的区域企业竞争力同各地市企业信息化水平之间的关系,旨在验证区域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与区域企业竞争力的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信息化投资的效益与竞争力的相关关系。第六,作者提出了中小企业IT投资的战略管理问题,认为应该倡导从战略高度来考虑企业信息化投资。论文探讨了中小企业的IT投资模式,并通过一个博弈模型来分析企业的外包战略。作者探讨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投资战略的基础问题,认为中小企业自身接受信息的基础水平会影响企业信息化投资的效果,也将影响企业信息化投资的战略框架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