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乡村公共建筑渐进式更新策略研究——以江南地区为例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w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全球化与城市化进程对世界的建筑与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建筑、城市的形态与空间日益趋同,城市的急剧扩张导致乡村的不断消逝,这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世界闻名的农业大国,乡村人民生活及环境建设问题一直是中国乃至整个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在新型城镇化进程迅速推进的今天,普遍存在乡村、城镇大规模建设的现象,粗放的发展模式使得中国乡村传统风貌与地域特色逐渐消逝,令人痛心疾首。  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旧城更新理论及建筑有机更新理论,提出乡村建筑渐进式更新理念。以建筑师所参与更新的新型乡村公共建筑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江南地区乡村的多处更新案例进行实地测绘、分析研究及总结,从建筑空间、结构及材料三个方面对渐进式更新策略进行探讨,试图寻求在更新的过程中对传统文脉及历史风貌的延续途径。  本文希望通过对江南地区乡村公共建筑的渐进式更新策略的研究,调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积极因素,运用可持续的、有机的、渐进的思想对乡村建设予以指导,让乡村传统建筑形式与建造方式得以传承,通过建筑师的介入充分发挥传统乡村建筑的价值,从而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其他文献
小城镇快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第二代外来人口,这使得小城镇社会结构、社会秩序发生急剧变动,社会异质性也在迅速放大。在外来群体与本地居民社会关系的社会学研究中,“社
肌理是一种呈现序列化形态的结构体,具有“结构-形态”的双重性:结构反应全局的组织方式,形态反应局部的构成关系。本文对于肌理问题的关注,来自于笔者在本科时期的设计实践中
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进入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而由此引发一系列诸如交通拥挤、城市用地不足、生活环境恶化等“城市病”却有逐年加剧的趋势,特别是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城市建设各方面带来深远的影响。在城市规划方面,老龄化社会将对城市空间环境各要素的用地规划包括住宅、公共设施、城市公共空间、道
以晚清以来国人出洋留下的文字记录为基础资料,收集摘录其中关于西方城市以及建筑形象的各种描写与思考,进行整理分类。以圣彼得教堂及广场为具体事例,对其进行文字描述上的
高速铁路影响下的综合交通枢纽是区域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是各种运输方式交通网络的交汇点和运输转换的衔接处,连接了城市的对内和对外交通,同时对其所依托的城市的发展起着
随着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关注地域特点、节约能源的建筑节能设计越来越受到业内外人士的关注。在设计过程中如何考虑建筑节能,如何从建筑的总体规划到单体建筑
在过去的100年里,建筑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建筑的建造量大大的增加,建筑的能耗日益增加。在全球能源危机背景下,建筑节能要求日渐提高。学校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建筑,在其建
混凝土由于其优良的性能被广泛地使用在建筑中,随着国内工业化建筑的兴起,预制混凝土外墙板体系作为一种工业化建造围护体系也将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国内对预制混凝构件的使用缺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乡规划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包括土地的浪费、环境的污染、生态系统功能的退化等等,尤其是广大乡村地区,很多地方缺少有效地规划、控制和